-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宁夏荒漠草原短花针茅丛“肥岛”效应研究
?
?
张玉萍, 宋乃平, 王 兴
(1.宁夏大学 新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宁夏大学 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3.宁夏大学 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21)
荒漠草原属于荒漠向草原的过渡带,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前沿,在国家生态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荒漠草原为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少,蒸发大,植被稀疏,长期形成了其特有的破碎化景观.灌丛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植被类型[1—2],灌丛斑块通过改变土壤温度、湿度、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环境,将优质土壤资源聚集在灌丛之下,从而形成“肥岛”.张生楹将“肥岛”效应定义为,在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草丛、灌丛或乔木植物的生长以及土壤养分、水分、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其冠幅下限制性土壤资源显著富集或聚集的情况[3].研究表明,灌丛“肥岛”是荒漠植被和生态环境信息交流的枢纽,是荒漠植被在有限的养分及水分资源环境中稳定生存的基础.研究表明,灌丛内土壤中的有机碳、氮、磷等含量比灌丛外的高,表现出灌丛“肥岛”效应[4—8],且灌丛具有防风固沙及降风滞尘作用,能够改变周围的小环境[9],可为种子提供储存场所,减轻牲畜对新生植物的啃食,保护灌丛下植物的生长,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4].“肥岛”效应对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有利[10].目前,对于“肥岛”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灌木,而对于荒漠草原地区草本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荒漠草原地区小尺度上草本植物的研究不多.
短花针茅作为荒漠草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在荒漠草原中大量存在,呈破碎化分布,使荒漠草原表现出典型的退化现象.研究短花针茅丛的“肥岛”效应,是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分布现状的揭示,是对荒漠草原生态环境的分析.笔者以荒漠草原短花针茅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短花针茅丛由中心向边缘空地不同距离土壤中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土壤中养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富集程度,从而揭示短花针茅丛形成的“肥岛”效应.研究小尺度上短花针茅丛对土壤的作用,可为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
研究区位于宁夏盐池县皖记沟行政村(λN=37°04′~38°10′,φE=106°30′~107°47′),海拔1 300~1 350 m.北部与毛乌素沙地相连,东南部与黄土高原相连,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 ℃,7月(最热)平均气温22.4 ℃,1月(最冷)平均气温8.7 ℃,大于等于10 ℃年积温为2 751.7 ℃,大于等于0 ℃年积温为3 430.3 ℃,无霜期160 d.多年平均降水292 mm,主要集中在7—9月,且占全年的60%以上,年际降水变化大,蒸发量为2 710 mm.土壤以灰钙土、风沙土及盐碱土为主.土壤主要为砂壤、粉砂壤和沙土.主要植物物种有建群种短花针茅,伴生种牛枝子、糙隐子草、远志、草木樨状黄芪、黑沙蒿、白草和猪毛菜等.
1.2 研究方法
2019年9月,在宁夏盐池荒漠草原选取以短花针茅为优势种的地势平坦样地,设置1个50 m×50 m的实验区.随机选择冠幅大小一致的短花针茅丛9株,选择短花针茅丛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同间隔的土壤.水平方向,从短花针茅丛中心向外间隔5 cm,分别在中心(w0)、距离中心5 cm(w1)、距离中心10 m(w2)、距离中心15 m(w3)处;垂直方向,从中心向下0~5,5~10,10~15 cm 3个土层,分别采集3个土层w0,w1,w2,w3处的土样.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中有机碳、总氮、总磷、速效磷、碱解氮的质量分数或质量含量.土壤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通过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中总氮的质量分数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中碱解氮的质量含量通过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中总磷的质量分数通过氢氧化钠碱熔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通过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的质量分数[11].
1.3 数据处理
通过Excel整理数据,并通过SPSS 21.0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水平方向:在0~5 cm土层,短花针茅丛由中心向外(图1),土壤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呈递减趋势,w0处显著高于w1,w2,w3,w4处的(P0.05).
注:大写字母表示垂直方向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写字母表示水平方向存在显著差异(P0.05)(图2~图5中相同).
图1 土壤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变化
2.2 土壤中总氮的质量分数
土壤中总氮的质量分数(图2),除个别点波动外,在水平方向,从短花针茅丛的中心向外呈递减趋势,在垂直方向,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