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908-2020台式乌龙茶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docxVIP

DB35T 1908-2020台式乌龙茶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ICS 67.140.10 X 55 福 建 省 地 DB35 方 标 准 DB35/T 1908—2020 台式乌龙茶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Tai-shi Oolong Tea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ultivation management for tea plan 2020 - 06 - 29 发布 2020 - 09 - 29 实施 I DB35/T 1908—2020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茶园选择与规划 1 4 茶树种植 2 5 耕作 3 6 施肥 3 7 修剪 3 8 采摘 5 9 病虫草害防治 5 10 自然灾害防治 6 II DB35/T 1908—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农林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 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台湾茶叶学会(中国台湾)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海峡两岸茶 业交流协会、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福建漳平台品茶叶有限公司、福建漳平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漳平九德农场开发有 限公司、福州文武雪峰农场、龙岩市农业农村局、鹿谷乡农会(中国台湾) 、阿里山茶叶合作社(中国 台湾) 、大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 、安溪青心乌龙茶研究所、福建漳平尚顺农场开发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威江、薛志慧、李志鸿(中国台湾)、邓冰斌、程军、陈丽辉、林宪腾(中 国台湾)、柯家耀、张恋芳、刘纪恒、谢东庆(中国台湾)、杨咏安(中国台湾)、颜敬虔、陈宏安(中 国台湾)。 1 DB35/T 1908—2020 台式乌龙茶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适制台式乌龙茶的茶园选择与规划、茶树种植、耕作、施肥、修剪、采摘、病虫草害 防治及自然灾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适制台式乌龙茶的茶树栽培技术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225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DB35/T 1907 台式乌龙茶 茶树品种 3 茶园选择与规划 3.1 园地选择 茶园宜选择平地或坡度25°以内的山地, 土壤为红黄壤、紫色土、棕色森林土、冲积土, pH值4.5~ 6.0,土层厚度宜1 m以上,地下水位1 m以下,土质结构良好,无污染,有机质含量≥2%。 3.2 茶园规划 3.2.1 规划原则 建立新茶园,应根据茶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和农业生产的总体规划,并从当地实际出发,实行山、 水、园、林、路综合设计,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形成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 3.2.2 道路设置 根据园地规模设置主干道、支道与步行道,主干道宽5 m~6 m,支道宽3 m~4 m,在茶行与支道之 间,设置步行道。道路应按“之”字形绕山开筑,坡度不超过7°,弯道半径6 m~8 m。 2 DB35/T 1908—2020 3.2.3 茶园绿化 茶园主干道与支道两边可种植桂花树、樱花树、山茶树、紫薇等行道树,株距10 m~12 m,梯壁宜 留(种)草。 3.2.4 排灌设施 茶园应修筑蓄水池、蓄水沟、排灌沟等, 做到小、中雨雨水不出园, 大、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在 每一梯层内侧应开设竹节型蓄水沟,沟宽30 cm~40 cm,深20 cm~30 cm,每隔4 m~8 m筑一土埂,埂 面稍低于梯面;排水沟应设在各片茶园间的道路内侧,与蓄水沟相连接。 3.2.5 园地开垦 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情况合理规划茶园,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 等高条 栽;山地坡度在15°~25°,应建立等高梯级茶园。 4 茶树种植 4.1 品种选择 应符合DB35/T 1907的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