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pdf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与本节课时: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 ,本课属于单元整体设计第四课 时,单元主题活动二第二课时,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两 首诗歌的比较阅读,感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同诗风,以此呈 现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从而让学生辩证思考人生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分析比较“浪漫主义”和 “现实主义”不同诗风。 2.体会李白、杜甫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多样化的生命体验,辩 证地做出人生价值选择。 教学重点:学会辨析两种不同诗风。 教学难点:领悟情感,增强学生多样化的生命体验,辩证地做出 人生价值选择。 依据1:基于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修订版)》要求学生:“了解诗 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 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同时“教师应向 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 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因此,本节课以诵读诗歌进入 教学情境,初步感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不同诗歌风格。 依据2:基于学材分析 新教材单元导读要求:“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在 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 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因此,本节课在多种形式诵读的基 础上,从五大角度比较鉴赏李杜二人的诗风,体会李白的豪迈、杜甫 的悲凉,从而增强学生多样化的生命体验,正确地做出人生价值选择。 依据3:基于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古诗词阅读量相对较少,学能水平和诗词审美能力尚且 有限,因此在设计任务、组织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学定 教,因材施教,从而使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一、精研课标,培养语文整体性阅读能力。 今年试题严格遵守课标,试题内容范围和难度设置依照课程标准。 比如新高考I 卷的“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引导 考生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勇于实践,懂得长幼之序、天理人 伦等道理,符合“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的 要求。信息类文本阅读,是多则材料的组合,符合“能比较、概括多 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方面的异 同”等要求。这都要求我们回归课堂,深挖教材。比如,新高考I 卷 的11 题就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将“为赵蔽,‘蔽’指屏障”与“ 《邹 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进行比较。在讲授新教材时,我们以学科 素养为核心,以大单元教学为手段,注重整体性阅读,不断夯实学生 基础,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面对陌生话题、 时新素材时能够快速触发其固有知识储备和经验经历,实现对新材料 的把握。 一、导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唐朝 两位最耀眼的明星,从他们的“诗” 中去寻找我们的“远方” 。 二、学习活动 (一)聆听生命的吟唱 请以诗文串烧形式诵读李白、杜甫名篇。 诵读内容: 李白:《月下独酌》 《将进酒》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 别》 杜甫:《春望》 《望岳》 《登高》 设计意图:“诗者,吟咏情性也” 。本环节以读激趣,吟咏诗韵, 走进李白、杜甫的诗文天地。通过诗文串烧的形式,将李、杜诗文名 篇,温旧知新,重章叠唱,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融入诵读内容, 带领全班同学走进二位诗人“诗意的生命” 。 (二)感受生命的诗意 赏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 ,请问你更喜欢哪一首诗 歌? 鉴赏角度:意象意境、知人论世、诗人形象、主旨情感、语言风 格 生:我从意象意境角度分析,我更偏爱李白的诗歌。李白通过“海 日”“天鸡”“熊咆”“龙吟”等意象,展现雄奇壮美,险怪阴森的意境,表 达对官场的迷茫和胆战心惊,画面奇美,情感深重,所以我喜欢《梦 游天姥吟留别》。 生:我从主旨情感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我更喜欢《登高》这首诗, 首先《登高》首联奠定哀伤的感情基调,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融羁旅之愁、悲秋之情、疾病之痛,怀人 之思、登台之独等情感融入悲凉萧瑟的秋景,可谓书写了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国家之秋。而李诗更多描绘梦中之景,我喜欢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