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辆轴箱结构静强度与模态分析.docx

机车车辆轴箱结构静强度与模态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机车车辆轴箱结构静强度与模态分析 ? ? 刘楠,傅茂海,金鑫,王平 (西南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轴箱装置是铁道机车车辆转向架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将轮对和构架联系在一起,传递各个方向的作用力。轴箱定位装置不仅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实际运行中还会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 在实际运用中,轴箱结构同时受到静载荷和动载荷的作用。对于新设计的轴箱结构,必须确保其在运用载荷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保证其在使用期间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轴箱是簧下质量,因此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减小自身结构质量,充分发挥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轴箱结构中的轴承孔、腹板、加强筋等结构均属于易发生振动的部位,轴箱的振动特性是结构承受动载荷的重要参数。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轴箱结构进行了静强度与模态分析,依据UIC、EN等标准对轴箱的静强度性能进行了评定;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轴箱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为了解结构的薄弱环节、动态性能评定及结构综合强度性能的评定提供依据。 1 轴箱静强度分析 a) 轴箱模型 为保证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尺寸的一致性,在ANSYS中建立几何模型。该轴箱为整体铸造件,且沿三个方向均无对称结构,故应建立整体模型,建模时忽略了半径较小的铸造圆角和轴承孔下部的漏水孔。轴承孔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轴箱部分模型 b) 静强度分析载荷确定 根据车辆的运行特点,依据UIC 510-3:1994以及EN 13749:2005中关于焊接构架进行模拟超常载荷静强度试验时的加载方式,确定轴箱的静强度载荷。 该轴箱计算基本参数如表1。 表1 轴箱强度计算基本参数 单个轴箱承受的垂向静载荷 最大垂向载荷 Fzmax=1.5Fz=173.09kN 考虑车辆的侧滚运动时,轮重的增/减载率 α=0.255 轴箱承受的横向载荷 纵向载荷 Fxmax=0.1(4Fz+0.2mg)=49.05kN c) 轴箱静强度计算载荷 依据UIC 510-3:1994,确定载荷及载荷组合工况如表2所示。 表2 轴箱静强度计算工况 轴箱材料为各向同性的B+级钢,材料弹性模量为1.72×103,泊松比为0.3,屈服极限为345MPa。 d) 轴箱有限元分析 1) 有限元模型 轴箱为整体铸造件(图2),采用8节点实体单元Solid45对主结构进行离散;下部腹板与弹簧托盘孔结合处的局部不规则区域采用Solid95号单元。模型整体离散为89489个单元。 图2 轴箱有限元模型 2) 边界条件 为尽可能模拟轴箱在运用中的真实受力情况,在添加边界条件时,将车轴简化为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梁单元,并在轴箱的轴承孔上部与轴承接触面的120°角范围内建立接触单元;梁单元的另一端即为轮轨接触点。横向载荷作用于轴承孔上部与轴承外圈接触的挡边上;垂向载荷作用于两侧弹簧托盘凸台的上表面。 横向约束作用面为两侧弹簧托盘孔内表面沿横向120°角范围内的面;纵向约束作用面为两侧弹簧托盘孔内表面沿纵向120°角范围内的面。在轮轨接触点处根据不同工况下载荷的施加情况建立合适的约束。 各工况下载荷与约束的具体施加位置如表3所示。 表3 轴箱静强度计算边界条件 图3为第1、2、4工况下轴箱静强度计算的边界条件。由表2易知,第2、3工况横向载荷方向相反,故第3工况中横向载荷和约束均作用于轴箱的对称位置;第4、5工况纵向载荷方向相反,故第5工况中纵向载荷改变反向,纵向约束作用于轴箱的对称位置。 图3 轴箱静强度计算边界条件 3) 计算结果分析 利用ANSYS软件对轴箱进行静强度分析,得到各工况下轴箱的应力计算结果如表4。 表4 各载荷工况下轴箱结构最大应力节点位置 静强度计算结果显示,第1、2、3工况下,轴箱结构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相似,且最大应力均出现在低位弹簧托盘内侧立板圆弧的螺栓孔处,如图4(a)所示,但应力值均未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第4工况中,轴箱结构大部分区域应力值较低,仅在高位弹簧托盘孔边缘应力值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如图4(b);第5工况中轴箱结构整体的应力分布情况与第4工况相似,由于纵向载荷的方向相反,最大应力出现在另一侧(低位)弹簧托盘孔边缘,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图4 最大应力出现位置 第4、5工况中轴箱结构的最大应力值均超出了材料的屈服极限,进行初步分析后认为出现这个结果可能有两种原因:1) 进行静强度分析时,有限元模型中单元的数量和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算结果。针对4、5两工况中出现的情况,将弹簧托盘孔周围的网格进行了细化,重新分网后网格密度加大,得到总体单元数量为116877个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对该模型加载求解后得到的结果显示, 前三个工况的计算结果与第一个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相似,最大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