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在优质粳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docx

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在优质粳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在优质粳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 ? ? 李必忠李天兵张永进曹布霆石广跃 (1.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 淮安 223001;2.汉枫缓释肥料(江苏)有限公司 江苏 姜堰 225500) 水稻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肥料的投入,尤其是氮肥的投入,但一味增加氮肥投入不仅造成面源污染,而且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稻米食味品质,影响稻米营养品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替代肥料筛选及肥料运筹的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肥料养分释放快,施用后易通过氨挥发、径流和淋溶等途径损失,造成肥料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肥料产业研究的深入和工艺流程的优化,新型肥料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推广应用新型肥料是当前减少稻田施肥、提高肥效的重要举措。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期较长,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目前市场上水稻缓释肥种类很多,且肥料释放期限各异,肥料利用率差异较大,难以满足水稻生长周期的需要,而利用不同释放期(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缓控释肥料的释放高峰和释放特性,通过峰值叠加技术,使得肥料的释放基本与水稻生产的吸收规律保持一致,让其提供水稻生长周期所需的全部营养。 淮安市作为江苏省粮食主产市之一,属于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的典型种植区域,该市粮食生产对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1.5万hm2以上。而随着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当地优质粳稻生产面临稻米品质竞争力不强、种植成本高、收益逐年降低等问题,如何在水稻丰产基础上降低施肥成本、改良稻米品质、增加稻农收入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亟需改进的技术难题之一。为此,笔者以当地机插常规施肥技术为对照,通过研究缓混肥一次施肥和一次施肥+穗肥诊断不同施肥处理对机插优质粳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淮安市机插优质粳稻“减肥、省工、不减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选择 试验于2020年在淮安市淮阴区夏家湖原种场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33°35′N、118°52′E)进行,该区位于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试验田前茬为机条播淮麦33(产量8 340 kg/hm2)。土壤类型属淤泥质土,0~20 cm土层含有机质22.07 g/kg、全氮1.68 mg/kg、速效磷46.08 mg/kg、速效钾94.15 mg/kg,pH 8.3。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南粳2728。供试肥料:尿素(46%)、普钙(12%)、氯化钾(60%)、高浓度复合肥(15∶15∶15)、汉枫水稻缓混肥(30∶6∶12)。 1.3 试验设计 试验各处理具体施肥量及肥料运筹方式见表1。设置N0、常规施肥、一次施肥、一次施肥+穗肥诊断4个处理。采取大区试验,不设重复,大区面积8 004 m2,每个处理为2 001 m2,其中空白N0为100 m2。试验田块四周作埂,并用塑料薄膜包埂。前茬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行距30 cm,株距12 cm,每穴3~5苗。各处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保持一致。 表1 施肥试验处理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茎蘖动态 从每个小区选长势比较一致的连续20穴定点,每7 d调查1次。 1.4.2 干物质量 (N-n)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每处理取代表性植株3穴,在105℃下杀青30 min,80℃烘箱烘至恒重后,测定大田干物质量。 1.4.3 产量及稻米品质测定 于成熟期普查每小区50穴,计算每穴有效穗数;根据栽插密度求得单位面积穗数;取有代表性的5穴,风干脱粒,计算千粒重和结实率,计算出各小区理论产量,并实收小区计产。将小区收获水稻晒干3个月后,依照国标《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测定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谷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及总蛋白,采用米饭食味计测定米饭的综合评分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的茎蘖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分蘖至成熟期常规施肥茎蘖数高于缓混肥和N0处理,且常规施肥的高峰苗数出现要早于一次性施肥处理,一次施肥与一次施肥+穗肥诊断处理前期肥料施用相同,茎蘖发生趋势基本一致。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 施用缓混肥处理的群体最终成穗率分别为71.41%、72.63%,分别比常规施肥高3.67%和4.89%,低于N0处理。说明施用缓混肥可以降低无效分蘖发生量,提高成穗率。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相似(表3),(N-n)期至拔节期,常规施肥处理的干物重均高于缓混肥和N0处理;抽穗直至成熟期,缓混肥处理的干物重高于常规施肥。 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