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杨柳矿小沈家断层煤柱留设合理性研究
?
?
吴诗勇,时帅印,黄 楷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等矿产资源需求日益紧张[1-2],而地下煤层赋存条件较为复杂,不易开采,事故频发[3-4]。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绝大多数突水事故是由隐伏断层引起的,断层作为重要的突水通道,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研究[5-8]。文献[9]通过建立不同倾角断层的三维地质模型,研究得出小倾角正断层比大倾角正断层对底板突水影响大等结论。文献[10]建立主、次断层的三维地质模型,模拟采动过程中对断层活化的影响,研究得出次生断层的存在易造成断层活化等结论。因此,在矿井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留设防水煤岩柱的尺寸,提高开采工作面煤炭回收率,显得愈益重要。
本文根据杨柳矿10412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来模拟采动条件下断层活化对煤层顶、底板及采空区的影响,确定留设断层保护煤柱的合理宽度,为矿区安全生产及防突水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工作面地质概况
10412工作面位于杨柳煤矿井田中部,介于戴庙断层与小沈家断层之间(见图1)。10412是10煤采区工作面。 10煤层原始沉积较好,以单一煤层出现,煤层厚度0~7.97m,平均厚2.95m。该工作面煤岩呈近S-N向延伸,倾向东,倾角1°~10°。煤层顶、底板以中砂岩、粉砂岩为主。工作面采用自由垮落的方式管理顶板。
图1 杨柳煤矿构造简图
南部小沈家断层呈NE-SW向延伸,倾向SE,倾角在50°~70°之间,延伸长度约10km,落差20~220m。断层上盘以细砂岩为主,下盘以泥岩为主;断层面有擦痕,有少量淋水。
2 数值模拟
2.1 模型构建
模拟区位于10412工作面南部,包含小沈家断层。选取模型长300m,沿岩层走向;宽250m,沿断层延伸方向;高120m,沿竖直方向。
根据小沈家断层展布情况,本次地质模型选取的断层倾角为60°,落差30m,断层带宽5m。各岩层按水平地层处理,煤层厚度选取3m。划分模型网格总数49 410,网格节点数53 816(见图2)。
图2 三维地质模型
2.2 模拟条件及模型运行
模拟采用摩尔-库伦本构模型。四周及底面固定,顶部边界为活动面。模型埋深440m,上覆岩层平均密度取2 280kg/m3,则上部岩层等效荷载为9.8MPa。顶、底面只受上覆岩层荷载的垂向作用,四周无剪切力。
相关岩石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岩石力学参数
工作面从煤层走向100m处开挖,向断层方向推进。分五次开挖,每次开挖20m。
3 模拟结果分析
3.1 应力分布
最大主应力云图(见图3a~图3d)显示,应力变化主要表现在竖直方向,从采空区到工作面,大致形成卸压区、应力集中区、初始状态区3个区域。卸压区主要分布在采空区四周,其中顶板应力明显高于底板;应力集中区出现在煤壁附近,向外围逐渐过渡到初始应力区。随着煤层开采向前推进,应力集中区随之前移,卸压区逐渐扩大,工作面与断层之间的初始应力区逐渐缩小。当开挖90m时,应力影响范围靠近断层带,顶板应力集中区最先抵达断层带(见图3e),断层下盘近断层处应力未超过煤岩强度。继续开挖5m后,断层附近应力增大,导致水平方向应力超过岩石的抗拉强度(见图3f),出现明显的导水裂隙面,造成工作面附近岩石破碎区与断层破坏区相连通,形成导水通道。
(a)开挖20m (b)开挖40m
图4为煤层顶板2m处工作面开挖方向应力分布,坐标原点处表示断层位置。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卸压区向断层方向逐渐扩展, 煤壁前后集中应力逐渐增大, 从初始应力11.20MPa达到20.4MPa, 且煤柱宽度逐渐减小, 直至出现沟通断层带的导水裂隙,此时垂向应力值达到20.61MPa,此后则逐渐减小。
图4 顶板应力分布图
3.2 顶、底板变形特征
工作面的开挖,造成采空区围岩扰动明显,开始出现塑性变形。从模拟变形云图(见图5)来看,岩石变形区呈“马鞍”型,相对于开挖面大致呈对称分布。当工作面推进20m时(见图3a),顶、底板围岩破坏区域小,主要集中在采空区中部,其前后煤壁均发生塑性变形,且顶板变形大于底板。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见图5b~图5d),顶、底板变形加剧,采煤工作面附近塑性区不断扩大,顶板塑性区与断层带之间的有效隔水宽度越来越小。当工作面推进90m时(见图5e),采空区顶、底板破坏严重,顶板塑性区抵达断层;在此基础上,再往前推进5m(见图5f),顶板破坏带与断层带导通,断层导水,易引起煤层突水事故,此时工作面距离断层带36.53m。
(a)开挖20m (b)开挖40m
4 断层煤柱的留设宽度
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11],断层区采煤,煤柱留设宽度计算公式为
(1)
式中:K为安全系数,一般取2~5;M为煤层的厚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1 蓄电池的检查与日常维护 课件(共28张PPT)《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同步教学(机工版·2020).ppt.pptx VIP
- 电导率分析仪PRO-C3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PPT.pptx VIP
- FSC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文件表单一整套.doc VIP
- LG TS16TH说明书 用户手册.pdf
- 智能体互联网技术白皮书(2025年)-.docx VIP
- 廉洁职业保证措施.docx VIP
- 考务工作手册(发给考务和监考) .pdf VIP
- 2023年长沙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2012(excel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