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DEM特征点提取及压缩方法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机载DEM特征点提取及压缩方法研究 ? ? 赵鸿森, 冯 琦, 周德云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 710129) 0 引言 机载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信息量庞大[1],100 km2的3 m分辨率DEM数据就包含11亿个数据,以32位字节的浮点数表示其高程,将至少需要8.5 GB存储空间。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因为受到目前各种通讯网络带宽的限制,无法高效地进行网络传输。未来DEM数据要显示在手持终端(PDA)上,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DEM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算法的硬件实现。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解决这一类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必须进行DEM数据的压缩。研究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压缩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机载DEM数据无损压缩可以采用普通的栅格数据压缩方式,如游程编码、块码等,但是由于DEM数据反映了地形的连续起伏变化,通常比较“破碎”,普通压缩方式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于网格DEM数据,可以采用哈夫曼编码进行无损压缩。有时,在牺牲细节信息的前提下,可以对网格DEM进行有损压缩,通常的压缩大都是基于离散余弦变换或小波变换的[1-2],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能较好保持细节的特性,因此,将小波变换应用于DEM数据处理的研究较多。 已有压缩方法都没有充分考虑DEM数据不同于其他海量数据集的特点:地形的连续变化特征,鲜有高程的剧烈变化部分;几乎所有分块地形都由一些特征点或特征线确定,如山脊线、山谷线等,因此,压缩效率(比率)还有潜力可挖。提取DEM特征点(线),以这些点集作为样本集采用RBF神经网络来完成压缩,将存储的网格点高程转换为存储神经网络权值,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比率。 1 原始DEM数据去噪 由于测量设备和传输介质等的不完善,DEM数据在其形成、传输记录过程中往往会引入多种噪声[3],噪声往往表现为或大或小的极值。滤波去噪,即在尽量保留地形细节特征的条件下对噪声进行抑制,其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特征点提取的有效性。 噪点大部分是随机性的,它们对其他位置的点不会产生影响,和邻近各点相比,该点的某一坐标分量值将会有明显的不同。基于这一分析,可以用邻域平均的方法来判断每一点是否为噪声点,并用适当插值方法消除。在一个3×3的栅格窗口中,如Zi,j表示该点的高程值,直接利用中心格网高程值与8个邻域格网点的高程数值大小来进行判断,如表1所示。 表1 噪点判断Table 1 Noise judgement 式(1)中,ε为门限值,它可以根据对误差允许范围的程度由用户设定选择合适的值。这种方法可以去除DEM数据中的噪点,起到滤波的作用,如图1、图2所示。 图1 含噪点的原始DEMFig.1 Original DEM 图2 去噪后DEMFig.2 DEM excluding noises 2 特征点提取 地形特征点主要包括山顶点(peak)、凹陷点(pit)、脊点(ridge)、谷点(channel)、鞍点(pass)、平地点(plane)等[4]。利用DEM提取地形特征点,可通过一个3×3或者更大的栅格窗口,利用中心网格点与领域8个点的高程关系来进行判断与获取。即在一个局部内,用X方向和Y方向上关于高程Z的二阶导数的正负组合关系来判断。 2.1 去噪后特征点的提取 判断矩阵形式DEM数据特征点的方法类似于噪点的判断,也是利用3×3的滑动窗口,具体方法为假设有一个 3 ×3 的窗口,如果(Zi,j-1- Zi,j)(Zi,j+1- Zi,j) >0, 1) 当 Zi,j+1> Zi,j则 VR(i,j)= - 1; 2) 当 Zi,j+1< Zi,j则 VR(i,j)=1; 如果(Zi-1,j- Zi,j)(Zi+1,j- Zi,j) < 0, 3) 当 Zi+1,j> Zi,j则 VR(i,j)=1; 4) 当 Zi+1,j< Zi,j则 VR(i,j)= - 1。 如果1)和4)或者2)和3)同时成立,则VR(i,j)=2,如果以上条件都不成立,则VR(i,j)=0。 其中:VR(i,j)= -1,表示谷点;VR(i,j)=1,表示脊点;VR(i,j)=2,表示鞍点;VR(i,j)=0,表示其他点。 这种判断特征点的方法利用了判断点Zi,j周围4个数据点,可以对山顶点、山谷点、鞍点做出判断。 2.2 山脊线和山谷线确定 在地貌特征描述中,山脊线和山谷线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在提取特征点之前确定下来。 山顶点通常是在山脊线上,山谷点通常存在于山谷线上。DEM数据特征点的求取可以先求出山脊线和山谷线,然后进行局部判断,在山脊线上求出局部最大值为山顶点,在山谷线上求取局部最小值作为山谷点。 定义设:L为选择判断山脊线的段长;N为选择段长内数据个数;n为DEM数据间距。则N=L/n,取整数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