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圣母殿保护与研究考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晋祠圣母殿保护与研究考略★ ? ? 张国花,刘宝兰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 km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最初是纪念唐开国诸侯叔虞的祠庙,因晋水源发于斯,故名叔虞祠曰晋祠。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1]记载,此祠北魏以前就有了,后经历代进行扩建和补建达到今日的规模。晋祠是集儒、佛、道于一身,汇祠、庙、寺、观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见图1)。 1 文物概况 晋祠祠内古木参天,建筑雄伟,风景秀丽,祠宇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晋祠祠区,从东南走向西北为一条中轴线,著名的圣母殿居于中轴线的西端,是全祠的主体建筑物。中轴线的北侧有三台阁、唐叔虞祠、贞观宝翰亭、关帝庙、文昌宫;中轴线南侧有水母楼、胜瀛楼、骀台庙、王琼祠和舍利生生塔,祠内聚集了宋、元、明、清时期建筑共100余座。此外,祠内共有塑像180余尊,其中66尊为新塑;壁画610余平方米。 圣母殿是晋祠内主殿,位居中轴线终端,是现在祠区最古老的建筑,殿内奉祀姬虞之母邑姜(见图2)。据彭海先生《晋祠圣母殿勘测收获——圣母殿创建年代析》推测得知,圣母殿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至九年(979年—984年)[2]。圣母殿建成后,在宋代经历了两次大地震,建筑受损比较严重,于崇宁元年(1102年)进行了一次大修,现殿内脊槫下有墨书题记对本次大修有记载。自此圣母殿平安渡过了400余年,直到明代又经历了两次地震后,又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进行了一次重修,根据文献记载和调查得知,此次重修规模不大,更换了南山廊下的部分构件和屋顶琉璃饰物,并翻修了瓦顶。因此,圣母殿总体来说仍为典型的宋代木结构建筑[3]。 圣母殿坐西向东,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顶,殿身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四周围廊,外加一圈深二椽的副阶,这种“副阶周匝”的做法是我国现存建筑中最早的实例(见图3)。大殿出檐适中,举折和缓,整个殿顶由多条柔和、飞动的曲线构成,造型优美,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前檐明间、次间设板门,梢间安破子棂窗。梁架为“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是我国宋代《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圣母殿斗栱配置十分疏朗,斗栱与柱高比例适当,全部斗栱都用单栱,殿正面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侧面则仅用补间铺作。檐下柱头五铺作,出假昂与假华头子,上檐柱头六铺作,耍头作下昂状,这种使用真昂与假昂两种斗栱且在上下檐互调位置的做法,也属于最早的一例。斗栱上置梁架,围廊上施乳栿。圣母殿前廊柱子上的盘龙是我国古代唯一保留下来的木雕盘龙,表现了北宋的建筑风格和审美意识,为我国古建国宝。南檐栱眼壁彩画,题材全为旋纹、卷草、海石榴、吉祥花卉等图案,其纹样、色彩和使用叠晕的绘制方法等,均属于典型宋代建筑彩画内容,是《营造法式》中“五彩遍装”图案,是十分珍贵的宋代高等级彩画的遗物。殿内彩塑以宋代侍女形象为依据,具写实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宋代审美统一的写实风格。晋祠圣母殿内、外共有45尊彩绘塑像,该塑像群是我国古代彩塑中里程碑式的卓越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圣母殿结构奇巧,尤显雄劲,是我国宋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与殿内宋代彩塑、彩画以及前廊柱子上的木雕盘龙共同构成了人类建筑文化遗产中一份弥足珍贵的精品。 2 晋祠圣母殿保护历程 圣母殿自创建后历经各代修葺,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最重要的两次大修为崇宁元年和嘉靖四十年。解放战争中,晋祠圣母殿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目录》之中,在军民的保护下安然无恙。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文化瑰宝,新中国成立后,山西文物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晋祠设办事处,责成专人进行保护保养,使晋祠圣母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永久传世,具体保护项目及工程总结如下。 2.1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期间——现状整修阶段 50年代初,山西文物管理委员会晋祠办事处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对圣母殿的保护情况日趋重视。这一阶段保护方式主要以现状整修为主,根据档案记载可得知具体工程为:1954年揭瓦修缮圣母殿围廊;1956年为了预防潮气腐蚀殿内塑像,加筑了殿内侍女像料石基座;1962年,对圣母殿瓦顶予以全面勾抹,捉节夹垄;1974年和1980年,两次补砌和铺墁圣母殿地面,进行现状保护,使其益寿延年。 2.2 20世纪90年代期间——落架大修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太原地下水位下降、地质变化以及自北宋以来的几次地震的影响,造成了圣母殿基础下沉,殿身倾斜,构件折损,瓦顶漏雨等问题,直接影响殿内塑像的安全[4]。针对此情况,请示国家文物局立项,决定对圣母殿进行一次全面的实地考察测量与分析研究。山西省文物局会同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