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偃师灰嘴村遗址
灰口村位于孝师县城南40英里(福兴东南8英里),附近是起伏的丘陵。村南五里即伏牛山脉的青罗山峰;瀏河从遗址东北流过,遗址紧靠灰嘴村东部,地势南高北低。根据发掘証明,这里的地层包括商代,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期和仰韶期。与遗址隔沟相对的西北沟岸上,发現大面积的商代遺.址,东边又有仰韶遗址,所以灰嘴附近古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文物埋藏也相当丰富。
1959年4月,为了配合灰嘴附近的农业建設,我队曾派人到这里进行考古調查,了解到該遗址面积約达30,000平方米,随即决定在遗址的东南部进行重点試掘。一个多月的时間內,在300平方米面积中,就发現窖穴二十五个(商代十三个,龙山期十一个,仰韶期一个);房基五个(商代三个,龙山期二个);墓葬二个(商代一个、仰韶期瓦罐葬一个),出土較完整的器物四百八十余件。
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是:商代文化层直接叠压着新石器时代龙山期,而龙山期又直接叠压着仰韶期。三个层次的总厚度約在5米以上。現以探沟2东壁为例,将这里的地层情况简介于后(图1):
耕土层:土色黄灰,厚約0.2米,含有商代和龙山期陶片,以及晚近的磚瓦片、瓷片等。
第一层:商代文化层。小部分會被后代扰乱,但大部分地层保存完好。深1.7米,文化层厚1.5米,灰土較松。在这层內共发現房基三个、窖穴十三个,除窖穴3和19为长方竪井形外,其余为圓形和椭圓形。长方形窖穴較規整,两侧壁上多挖有对称的脚蹬。窖穴3的穴口,西部較寬东部較窄,平均东西长1.2、南北寬0.78、深3.8米。底略小于口,呈圆形,穴的南北两壁挖有脚蹬十一个(北壁五个、南壁六个),脚蹬大小不同,排列也不均勻,靠近穴口处較密,保存也較完整,下部脚蹬大而淺,部分損坏(图3)。
商代层內遺遗物相当丰富,属于生产工具的有石、骨、蚌、陶各类。其中石器最多,有斧、刀、凿、镰、鏟、钻帽和破石;骨器有刀、錐、鏃、針;蚌器有鐮、鋸和刀;另有陶拍子、陶紡輪。石刀多长方形,单刃,中部有圆孔(封三图1),蚌鐮中有双孔(封三图2)。骨針一件,相当完整,长6厘米,略呈扁錐形,并带椭圓形穿(封三图8)。
屬于生活用具的以陶器最多,多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黑陶数量极少,一般火候較高。陶器的制法有模制、輪制。器表有細绳紋、附加堆紋、弦紋和素面等,以绳紋最多。器形有鼎、罐、大口缸、尊、盆、壶、瓮等,以砂质罐最多。罐多直口深腹,圜底或尖闐底(封三图7)。盆敝口折唇,器表飾绳紋,侧多有对称的握手(封三图6)。
另有骨簪、蚌飾等装飾品,一般磨制精細。骨簪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形式也較复杂,有圆椎形、扁錐形等。窖穴3出土的一件,长17、寬1厘米,扁錐形,为其中最长的一件(封三图5)。
第二层:新石器时代龙山期文化层。紧压在商代文化层下,一般深度为3.2、厚1.5米。土色淺灰,质地疏松,該层中共发現窖穴十一个,一般为袋形,个別穴口不甚規整。部分窖穴打破了仰韶期文化层,底部多有紅燒土块。
在龙山层中,发現房基两个,房基5保存較好,平面为不規整的长方形,东西长4.2、南北寬2.7米。其建筑方法是在地上挖一很淺的长方形豎穴,作为房基。墙壁殘破較甚,仅西南角保存一段,殘高3厘米。墙先用草拌泥敷筑,然后經火燒成。房基內外共发現圓柱窩九个,房內四角有四个;南北两壁的中間有对称的两个;門两边各有一个;門外三个。从这些柱穴的分布,可以看出当时房顶結构的大致形状。房門南向,門寬0.9米。房內地面以經火燒,呈紅色,中部被一窖穴所打破(图2)。在房內的灰土中,會出土鬲、罐、豆、碗、鬻等殘器。
龙山期文化层中,遗物也相当丰富。屬于生产工具的有石刀、石斧、石凿、石鏟、碟石、石鏃、石紡輪、蚌镰、蚌刀、蚌鏃、骨刀、骨鏃、骨凿、骨針、骨魚約(封三图8)等物。鏃的形式較多,窖穴9:3-件为三棱形,艇圆椎形,通长13厘米。探沟3:48蚌鏃,身为扁平三角形,铤圆椎形,通长6.5厘米(封三图3)。窖穴22:5石鏃,身扁三角形,中有棱脊,铤圆柱形,通长5厘米(封三图4)。
屬于生活用具的以陶器最多,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其次是黑陶,并有少量陶胎很薄的蛋壳陶。器表紋飾有方格紋、条紋、附加堆紋、绳紋、弦紋和磨光素面,以方格紋最多。器形有鼎、罐、豆、碗、甑、鬲、鬻、盘、瓮、钵、器盖、壶、盆等,方格紋鼎殘片出土相当多。鼎歛口折唇,圓腹圜底,下附三矮足,探方2:43为最大的一件,通高34、口徑28厘米(封三图10),底部多留有火燒痕迹。鬲出土数量不多,能复原的仅一件,敞口,鼓腹,底近平,下有三个袋形足,頸部有一周弦紋,通体磨光,制作精細,表面呈褐色(封三图11)。碗也出土不少,泥质灰色,大口,唇沿上有凹沟一周,小平底(封三图12)。罐一般为小口折沿,深腹、小平底,窖穴17:10的一件,器表飾斜方格紋,(封三图13)。
在这层中也发現許多骨簪、骨錐、骨針、蚌簪、鹿角和龟骨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