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测验技能 郝 慧 颖;学习指导提纲;对象—内容—计分—解释;第一节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第一单元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7个因子:
焦虑/躯体化: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疑病和自知力、全身症状(6);
体重:体重减轻(1);
认知障碍:自罪感、自杀、激越、人格或现实解体、偏执症状和强迫症状(6);
日夜变化:日夜变化(1);
迟缓:由抑郁情绪、工作和兴趣、迟缓和性症状(4);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早醒(3);
绝望感:能力减退感、绝望感和自卑感(3)
;评定方法:交谈+观察;先检查,后评分。
评分标准:大部分0~4(5级评分法):
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很重
少数项目用3级评分
记分方法:各项目评分之和。2个人评定,求算术平均数。往往1个人的评分即可。
注意事项:8、9、11项——通过观察来评分
7、22项——通过家属来收集
16项——最好依据体重记录
其余——依据口头叙述 ;结果解释:
总分:症状越轻,总分越低;症状越重,总分越高。
因子分:可以反映来访者或病人的抑郁症状的特点,同时也可反映心理或药物干预前后靶症状的变化特点。
划界分:总分35分——严重抑郁;
20分——轻或中度抑郁;
8分——没有抑郁症状。
(按照Davis JM的划分,对于24项版本 );正常的抑郁
病理性抑郁:
症状标准:具有心境低落、兴趣与愉快感丧失、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个核心症状中的2个
严重程度标准:个人的社会功能受到影响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持续2周以上。 ;迟缓:指思维和言语缓慢。
躯体性焦虑:指焦虑的生理症状。
性症状:指性欲减退,月经紊乱等。
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指非真实感或虚无妄想。
强迫症状:指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第二单元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的两个因子:
躯体性焦虑因子:由肌肉系统、感觉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生殖泌尿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等7项组成。
精神性焦虑:由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郁心境以及会谈时行为表现等7项组成。 ;结果解释——焦虑症状严重程度
总分29分——严重焦虑
21分——明显焦虑
14分——肯定有焦虑
7分——可能有焦虑
7分——没有焦虑症状。
总分高于14分,提示被评估者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注意事项:
HAMA与HAMD在评定项目上具有部分的类同,二者的得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HAMA也不具有鉴别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功能。只是用来评价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的特点。
不适合作为焦虑障碍的筛查和诊断工具。
病理性焦虑:焦虑不安情绪+自主神经兴奋症状+感到苦恼+影响到其社会功能+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第三单元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5类因子:
焦虑忧郁:1、2、5、9
缺乏活力:3、13、16、18
思维障碍:4、8、12、15
激活性:6、7、17
敌对猜疑:10、11、14;结果解释:
总分:反映精神病性障碍的严重性
病人入组标准分>35分
因子分:反映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特点。
单项症状的评分及其出现频率反映不同精神病性障碍的症状分布特点;第四单元 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 ;结果解释
0~5分——明显躁狂症状
6~10分——肯定躁狂症状
22分——严重躁狂症状
分数标准化后的解释:
15分——轻躁狂发作;
20分左右——中等程度躁狂发作;
28分左右——重度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可分为三种:
轻躁狂:是指不伴有幻觉和妄想,且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轻度损害的躁狂发作。
无精神病性躁狂:症状更加严重,明显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就是指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症状的躁狂发作。
三种躁狂与BRMS总分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一一对应。
BRMS总分仅仅反映症状的严重程度,不能反映症状的性质。;第5项敌意/破坏,第8项(社会)接触,第10项性兴趣和第11项工作 ,最好向家属和知情人员询问后再评定
第9项睡眠,以过去3天内的平均睡眠时间进行估计;一、常见的评定误差
1. 严格误差
2. 宽容误差
3. 趋中误差
4. 逻辑误差
5. “光环”效应
6. 期待效应
;二、如何减少评定误差
1 接受专业训练。
2 选择合适的量表。
3 制订工作用标准(每个等级的具体表现)。
4 评定等级的划分不可过细。通常在3 ~ 7级之间,常用5个等级。
5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6 提高评定者的动机。
7 正确掌握评定方法。
8 多人评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