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贝县中陈市场化陶瓷窑遗址发掘简报.docxVIP

山东黄贝县中陈市场化陶瓷窑遗址发掘简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黄贝县中陈市场化陶瓷窑遗址发掘简报 中陈郝村是位于市薛城区邹庆市的一个镇。位于公交车西北10公里处,距斯特劳斯特县约1公里。西临枣庆矿业联合会采矿黄贝煤矿,云龙河从北向南流经村庄(图1)。中陈郝古代瓷窑遗址是枣庄市文物管理站1978年调查时发现的1)。1987年9月1日至10月25日,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枣庄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由于遗址面积较大,发掘分南、北两个区进行。北区位于村北100米处,东临蟠龙河,共开5米×5米的探方八个,编号为T1、60、89、135—138、160。南区位于村南中陈郝小学以东,共开5米×5米的探方三个,编号为T 51、125、126。实际发掘面积198平方米。 一、地层堆积 北区地层共分六层,以T 137东壁地层剖面为例说明(图二)。 第1层:耕土,呈灰黄色,土质疏松,厚10—20厘米。出土三足支钉、支柱和碗、罐、盆等残片。 第2层:浅褐色土,土质较松。距地表深26—33、厚约15厘米。出土三足支钉、托座、匣钵和碗、罐、高足盘等。 第3层:T137无该层堆积。根据T160的堆积,该层为深褐色土,土质坚硬,含大量的红烧土粒。距地表深30—35、厚15—21厘米。出土三足支钉、支柱、托座、匣钵和碗、罐等。 第4层:灰褐色土,土质较硬。距地表深45—52、厚约15厘米。出土支柱、三足支钉、托座、垫圜和碗、罐、盆以及隋五铢铜钱等。 第5层:黄褐色土,土质较细。距地表深48—75、厚20—32厘米。出土三足支钉、支柱、垫圈、匣钵和碗、罐、盆、盘、高足盘、钵等。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H4。 第6层:浅褐色土,土质较细。距地表深75—98、厚10—32厘米。出土有三足支钉、筒状支具、不规则形支具和碗、胡人头像等。 南区地层较简单,可分作二层。 第1层:耕土,呈黄褐色,土质疏松,厚20—36厘米。出土托座、匣钵、垫饼和碗、罐、盆、钵等。 第2层:深褐色土,土质松软,厚约20—30厘米。出土三足支钉、托座、匣钵、钵形窑具和碗、罐、盆、盘以及小型人物像、动物玩具等。 二、遗迹 共发现遗迹十四处,有房基、料池、窑炉、灰坑、墓葬等。 (一)房基一座(NF1)。位于南区T125和T126南半部,并向南延伸。开口于第2层下,被NH1打破。长方形,南北向。东西长580、南北宽410厘米。墙基由废弃的支柱和石块砌成,东、北两壁保存较好,西壁亦可见其大致走向。未见门道,推测可能开于已被破坏了的南壁。底部堆积可分为二层,上层为厚5—15厘米的黄土,较为平整,经过加工;下层是厚约12厘米的碎瓷片,为人工铺垫而成。可能是一处制瓷作坊的房屋基址(图三)。 (二)料池二处。一处位于北区T160内(编号C1),一处位于南区(编号NC1)。 NC1位于T126西南部,开口于第2层下。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向。长230、宽194、深86厘米。底、壁均用支柱铺砌,夹杂以少量的石块和垫板等,底部积有厚3厘米的瓷土。池内出土大量的瓷器和窑具。可能为陈腐瓷土用的料池(图四)。 (三)窑炉三座。其中北区发现二座(Y1、Y2),南区发现一座(NY1)。均为半地穴式。北壁内侧,近似圆形,仅残存底部,直径36、残高6厘米。其南侧有一浅沟,东西向,长64、宽31、残深4厘米。另外,东南角靠近火膛处,清理出一近似长方形的坑,坑长55、深28厘米,原与火膛相通,后用石块堵塞,原来可能也是作为一个烟囱建造的。窑室四壁用土坯和石块砌成,坯长29、宽18—23、厚9厘米,内壁涂一层厚约5厘米的瓷土。西壁上半部有十一层土坯倒塌在窑床之上,连底部保存完好的五层,共计十六层。在清理窑床和倒塌的窑壁时还发现一部分塌陷下来的窑顶,保存较为完好,与窑壁上层土坯相连,证明西壁原来是用十六层土坯砌成。窑顶分五层,每层厚约3厘米,系由瓷土、砂石等混合而成。据此,我们可以大体复原该窑的形状,平面略呈椭圆形,四壁高约150—160厘米。由于窑室较长,在火膛与窑床交接处筑有中心柱支撑窑顶,窑室内的最高处可能在200厘米左右。火膛和窑床基本处在一个平面上,属直焰式窑(图五)。从窑炉南发现的木炭灰分析,该窑是用木柴作燃料。 NY1位于T51,并向外延伸。开口于第2层下,建于生土之上。东西向,窑门向东。由火道、窑门、火膛、窑床和烟囱等五部分组成,全长约890、最宽处700厘米。火道,长方形斜坡竖穴状,两壁用石块砌成,清理长度124、宽100、残高92—150厘米。窑门,顶部已塌,宽60、残高150厘米。火膛,位于窑室前部,略呈半圆形,南北长590、东西宽160厘米。火膛底面较平,距窑床平面深190厘米,两壁用砖砌成,其它壁用石块砌成,内涂一层瓷土,底部积有厚约50厘米的煤渣。火膛内出土大量的窑具和瓷片,能复原者有匣钵、托座、垫饼和碗、罐、盆、鸡腿瓶等。窑床,位于窑室中部,东西长272、南北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