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林木船出现时间的探讨
所有发明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当生产工具与其相应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时候,对自然界直观的印象,只能启发人类一些想往。就像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智者,在鸟类飞翔的启示下,做过多少次试验,但都于事无成。只有在内燃机出现以后,乘飞机翱翔才成为现实。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和其体现的生产力水平。据此说来,木板船不太可能产生在新石器时期,它应该是金属工具出现以后的产物。
一、 木船结构和工艺的改变
使用金属工具是阶级社会的标志。奴隶制国家在生产中已不靠石器,而是使用金属工具。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就推论过龙山文化(前2405~前2035)与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内在联系,并提出龙山文化必有青铜器的科学存疑,留待考古发掘验证。
解放后,我国考古界发掘了龙山文化遗址,发现青铜器和青铜工具在龙山文化中后期,确实经历过一个夏王朝的历史阶段。第一任帝王大禹于公元前2083年立国,共传十七世十九王,至公元前1612年被殷商所灭,历时471年,是我国从“天下为公”的氏族社会,解体为“天下为家”的奴隶社会的始端。
1980年,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发现一处夏代青铜器铸造场遗址,发掘出铜凿、铜锛;在济南大辛庄、唐山大城山、洛阳东干沟等龙山文化遗址,分别出土了铜刀、铜锯等木工工具,证明历史文献关于夏代铸鼎铸剑记载的真实性,突破了“夏无铜器”的旧说。其实在1956年,西安半坡出土的青铜片,测定为公元前4109年的遗物。1973年在临潼姜寨出土的青铜管和铜片各一件,测定为公元前3997年的遗物。虽尚不能判定这些出土物是整器还是部件,但至少可以说明它已为金属工具的产生准备了前提条件。生产工具是衡量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尺度,所以当金属木工工具先在夏王朝以前出现,锯解木板已成为可能,使夏代造船有了新的建造手段,便从独木舟跨跃到木板船的新纪元。
过去谈夏、商、周三代木板船船型时,多依据殷墟甲骨文上的几个“舟”字(图1)这是几个象形文字,它是客观实物特征的描绘。实物的出现一定早在文字之前,可以想像,木板船有很大可能产生于商代以前。它展示出当时木板船船体纵横结构的均衡安排。“舟”字上的三四条横线,可能是表示船上的三段加固船体横向强度的横梁。按造船工艺规范来说,船上的隔舱结构,是由横梁再在两舷内侧各接上一根叫作“企桡”的方木,两舷“企桡”下端再横接在一根底梁两端,上下左右共四根方木构成一个框架,隔舱板就紧固在这个框架上。这套组合构件,不仅有分隔舱室和加固船体横向强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让纵向船身板和船底板的接头钉附在木框架两侧的“企桡”和船底的底梁上,用短板可钉接成长板,用短材料造出更长的舟船来。为后世建造千姿万态的舟船,开拓了一条永无止境的通途。
二、 对中国民族性的讨论
关于中国木帆船的建造法式,已经出版有专著《中国古代水运与木帆船》,在这里仅谈其中被传播到国外的部分技术成就。
这种传播在初始时,只要对方感到某一技术成就对他有益,便可移植过去自用。总之,好而有用的事物总是受欢迎的。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船体形状及其意义》中说到:中国沿海或江河帆船的横断面接近长方形。直到19世纪末期,欧洲人初次见到中国船体横断面的优越性,及水线平面最大宽度设在船身中部之后,使船舶满载时的稳性极好,感到十分惊奇,便移植了这种船的型制(尽管在形式上没有全盘照搬)。在开始建造钢铁船体时,便用了这种办法。
李约瑟博士对西方人轻视中国造船技术的态度持有异议,他引用高第(Cordier)的话说:“西方人把世界弄得十分狭窄,他们总是把他们所知道的一点关于人类发展迁徙的知识局限在以色列、希腊和罗马地区。他们对那些在中国和印度洋上劈波斩浪或穿越中亚波斯湾广阔地域的旅行家和探险家,则一概不予理睬。这些人看起来在写世界史,但实际上写的却是他们那块小天地,对于世界更大的一部分……却一无所知。”
既然一无所知,就应先将早出于西方的造船技术成就顺时序叙述于后。
(一) 轴结构的技术成就
1. 内浮船体的克氏法内船的结构和归位
西方学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装置船首柱、船尾柱和龙骨的船,由此断定中国从来没有过适于航海的尖底船,故而不是长于远洋航行的国家。1979年,在上海浦东川沙县北蔡镇,出土了一条两舷装有舷侧板的独木舟,舟底由三段独木连接而成,它的底部刳挖得甚浅,仅有10厘米深。由于原独木舟要加大装载量,便在两舷和首尾部加立木板,然后钉牢、捻缝封合。随着装载增大,原独木舟体沉于水线之下,本身舱体已无足轻重,便无须再费刳木成舟之工,于是转化成船底龙骨。这次出土的复合结构船,是一个由独木舟向尖底海船演变的典型实例,引生出唐宋定型的广船、福船、浙船,船上甲板平整,船底尖削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
平底江河船原出于木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种食品过敏反应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比较.docx
- 3种免疫原对海湾链球菌强毒株nef832免疫效果的比较.docx
- n末端b型钠尿肽原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事件再发生的影响.docx
- 《华氏91》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docx
- 《宝船》江苏故事的改编.docx
- 《愚溪诗序》的教学设计.docx
- 《明史地域志》所载《品船尺寸》补校.docx
- 《荀子性恶》的人性恶.docx
- 「二枚目」的历时演变.docx
- 不忘初心方得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之管见.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附解析答案.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实用】.docx
- 2025上海市奉贤区青年人才招募1444人(含国企岗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精编.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精品(模拟题).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精选答案.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精品(模拟题).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精品【综合题】.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精品【模拟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