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拦污栅流激振动影响因素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型拦污栅流激振动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水电工业的发展和大型污水处理厂的使用,大型废水管道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型拦污栅是指单叶面积 (m2) 与设计水头 (m) 乘积FH大于1 000的拦污栅。由于大型拦污栅栅叶面积大、刚度弱及水力条件复杂等因素易诱发流激振动而导致拦污栅结构破坏, 实际工程运用中这类拦污栅的振动破坏也是比较频繁的。一般认为, 避免拦污栅激振的关键是让栅叶及栅条自振频率远离水流的高能脉动主频率段, 但对大型拦污栅结构设计动力安全性方面, 无统一的规则可循。 根据国外对Syamalarao拦污栅失事研究表明, 当栅前流速达到2 m/s~3 m/s时, 拦污栅可能因振动而遭到破坏, 一般将最大过栅流速控制在1.2 m/s, 平均流速接近1 m/s较为理想。巴基斯坦国真纳水电站拦污栅的栅叶面积 (m2) 与设计水头 (m) 乘积FH达1 052, 属于大型拦污栅规格。机组额定功率推算设计过栅流速为1.90 m/s, 按不均匀系数1.5推算其最大流速达2.86 m/s, 根据常规经验判断很容易诱发涡栅共振。 本文以巴基斯坦真纳水电站大型拦污栅结构为对象, 利用液固单元接触分析处理液固耦合作用, 分析了栅条作用、液固耦合、支撑约束及结构边界条件等因素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指出常用的栅条附加质量与水体附加质量分析模型[5,6,7,8,9,10,11,12,13]的不足;给出了大型拦污栅结构流激振动避免共振评判条件, 对真纳水电站拦污栅进行了流激振动安全评估, 指出仅按过栅流速判断拦污栅激振破坏的不足。本文研究为大型拦污栅结构动力设计与相关规范完善提供了参考。 1 倾角优先 真纳水电站机组进水口孔宽13.25 m, 孔高18.44m, 布置1孔倾斜式固定拦污栅。每扇拦污栅按76°倾角安放。栅叶通过U形螺栓与主梁连接, 栅条之间用连缀板焊接。根据设计院的设计方案及两个支撑加固方案, 分别按空库与满库工况、加固支撑约束工况建立拦污栅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 分别考虑有栅条质量及刚度贡献和无栅条质量及刚度贡献, 支撑加固方案分别为主梁双翼缘内侧加固与主梁后翼缘外侧加固。 1.1 模型建立及建模 主梁和栅条采用shell181单元, 轨道和支承采用beam189单元, 连缀板采用板单元模拟。主梁端部节点分别按铰接与固接建模, 左、右轨道上端固支, 中间轨道上端定义铰支约束。加固方案按设计要求对支承施加不同方式的零位移约束。原设计方案及两种加固方案的模型如图1所示。由于篇幅原因, 栅条非完整分析模型不再展示。 将原设计方案按四种约束方式建模:主梁两端边界铰接 (主梁节点下翼缘与底座铰接约束) 与固结约束 (主梁节点下翼缘与底座固定约束) ;栅条单点焊接 (栅条与主梁接触单点固接) 与整体搭接 (栅条与主梁翼缘接触固接) ;结构加固支撑按六种约束方式建模:下部支承滑动、上部滑动;下部支承滑动、上部自由;下部支承滑动、上部固定;下部支承固定、上部自由;下部支承固定、上部滑动;下部支承固定、上部固定。结构加固的原因是施工期结构遭受特大洪水导致变形。 1.2 拦污栅液固耦合附加质量法 拦污栅结构满库状态水中动力测试试验存在激振及数据采集等困难, 目前这方面的试验数据很少。文献通过两个不同电站拦污栅的水中试验测试验证了ANSYS软件拦污栅结构液固耦合有限元边界接触模型的准确性。文献的Rock Island大坝1号电站B5-B10拦污栅水中振动试验对拦污栅液固耦合附加质量法进行探索。参照文献按液固单元接触分析建模考虑满库下拦污栅的液固耦合作用, 主梁和栅条均采用shell63单元, 轨道和支承采用beam188单元, 流体部分选用fluid30单元。流体域长度上下游均取20 m, 假定为不可压缩, 忽略流体粘滞性的影响。设置流体单元fluid30接触实现与shell63、beam188的耦合, 定义流固耦合作用。整栅共划分24 448个壳单元, 流体域共划分约40多万个流体单元;结构模型同上述无水情况的尺寸相同, 主梁、轨道及支撑约束同空库模型, 流体及拦污栅结构模型如图2。为了研究液固耦合附加质量法的准确性, 本文通过改变空库模型的材料密度构建了水体附加质量法液固耦合有限元模型。 2 支撑加固对大型拦污栅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 原设计方案4种约束模型与两个加固方案各6种支撑约束模型模态分析表明:主梁端部约束与栅条约束建模形式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小 (不同约束方案相应频率最大不超过6.14%) ;支撑加固可显著提高结构自振频率, 但六种支撑约束建模方式对大型拦污栅结构自振频率影响很小 (基频相差不超过2.58%) 。上述结果主要因为不同建模节点约束刚度变化相对于栅体结构而言太小, 不至于影响其结构性能。由于篇幅原因, 约束建模分析数据不再展示。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