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本植物栽培的初步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木本植物栽培的初步研究 中国是世界园林的母亲,花花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树木的文学也很早就形成并取得了成果。《夏小正·四月》“囿有见杏”被视为我国最早的有关园林花木的文字记载。魏晋时期的《魏王花木志》标志着我国古代花木文献的初步形成。到宋代,园林业高度发展,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花木专书的大量涌现。明清时期,我国花木文献达到封建社会的又一个新的高峰。鉴于目前学术界对古代花木文献的分期划分、内容、特色及其成因研究得不够深入,笔者不揣浅陋,略述概要,以求引玉之效。 1 花卉和文学的发芽期 1.1 花草树木的观赏特性 我国花木栽培有7 000 a的历史,考古工作者曾经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中,获得了一块刻有盆栽植物花纹的陶块。据宋虞汝明《古琴疏》记载:“帝相元年,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子之和,命新罗柏植芍药于后苑。”“相”为夏代第五个王,“羿”又称后羿,系夏代有穷部落的君长;可见,夏代就有种植芍药的传说。另《礼记》云:“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大戴礼记》云:“九月荣鞠,鞠草业,鞠荣而树麦,时之急也”;《周礼》云:“后服鞠衣,其色黄也”;根据当时帝王与臣民对菊花的重视与喜爱推测,菊栽培大约滥觞于周代以前。殷商甲骨已有园、圃、囿等字。园、圃是栽培果、蔬的场所,所栽果木如梅、桃等也兼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囿和苑都是人工圈定的园林,有垣称囿,无垣为苑。 春秋时代一些民歌中,已有关于野生花草树木形态、生态与应用的记述。距今约2 500 a前成书的民歌大全——《诗经》就记载了多种观赏植物的特征与风姿;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记叙野生花卉生态环境的,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陈风·泽陂》)。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此处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物。大约在这个时期,《山海经》一书问世,其中提到许多花木及其分布状况,如中山经部分载有: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岷山“其木多梅、棠”;又名谷之山,名栖之山,洞庭之山,其草多芍药。 秦汉时期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引种规模渐大。据《三辅黄图》所记,汉帝刘彻于公元前138 年在长安扩修秦代遗留的上林苑,在长达100 km的宫苑中,大量搜集栽种各地嘉果名花达3 000多种,包括荔枝、槟榔等热带植物,堪称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植物引种试验。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从此开辟,将葡萄、胡桃等中亚植物引种中国。自西汉起,养花种树在官僚富户中盛行。如西汉之富商袁广汉、东汉大将军梁翼,均先后在洛阳建自然山水私园,将奇树、芳藤、名花、异草配植其间。 1.2 上林苑花的相关记载 此时期的花木文献一般是一些分散在民歌、词赋中的用于象征人格的花木性状记录,没有记载花木的专书出现。即使有,充其量不过相当于今天的花木名录,据东晋葛洪《抱朴子》载,他曾见过上林苑中的花木名册,但在那时失传了。所以,这时期花木的文字记载主要保存在民歌当中,其特色是以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状写花木的姿、香、态。其成因与古代人民采集、渔猎、偶婚、风俗的发展过程是分不开的。如《郑风·有女同车》载:“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和“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舜即是木槿花,全诗将女子的容貌比作象木槿花朵和木槿花瓣一样的美丽。《小雅·常棣》载有:“棠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常棣即棠棣,这一诗句是将光彩夺目的棠棣花比做兄弟的和睦相处。 2 花木文献 2.1 植物观赏方面 魏晋隋唐时期,传统旱作农业技术体系走向成熟,产生了《齐民要术》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业科技著作,但由于生活水平的低下与社会的动乱,贾思勰对花卉栽培并不重视,他认为“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故没有对观赏花木做专门的论述。然而,他对果木和经济植物的种植技术的阐述却很详尽,其中有些内容可以反映当时花木栽培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与此同时,一些官宦文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花卉方面,作为农书中的一个新内容,花木文献开始形成。其中,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是最早的一部岭南植物志。书中关于植物产地和引种历史的记载,是研究古代岭南植物分布的宝贵资料。其中也有不少观赏花木,如茉莉、素馨已从波斯、印度等国传入的记载。东晋戴凯之在《竹谱》中记载了70多种竹子,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竹的专著。竹既是经济植物,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它抱节无心,凌寒不凋的品格为当时文人们所青睐。《魏王花木志》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关于花木的专著,书中提到山茶、黄辛夷、紫丁香等10余种花木。此外,魏·吴普《神农本草经》是集两汉(或更早)以来的药物经验而记录花木的药用价值的专著,其中不乏花木生理生态习性的记载。隋唐时代,花卉栽培观赏囿于宫庭、贵族士家,这一时期记录花木习性、观赏价值、莳花培育等文献大多出于官宦贵族之手,民间未曾普及。故保留下来的花木文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