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02-2004年吉林市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docxVIP

2002-2004年吉林市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2-2004年吉林市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柳绿菌病(以下简称柳绿病)是由柳绿菌引起的一起感染的共病。近3年来,吉林市在人间既有布病散发,又每年出现局部布病爆发点。为了掌握吉林市布病疫情的流行趋势,我们对接触牲畜和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测试对象 以与牲畜和畜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为调查对象。包括兽医、屠宰工、肉类加工、皮毛及乳制品加工(职业人群)及饲养、放牧等人员。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人员 对接触牲畜和畜产品加工人员询问接触史,有布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员做血清学(PAT、SAT)检查。布病诊断按卫生部、农业部(1989)《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规定标准执行。 1.3 动物间感染的信息 来源于吉林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畜间布病年报表。 2 结果 2.1 血清学阳性检测情况 2002-2004年对吉林市所辖9个县(市、区)接触牲畜和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17 527人,布病血清学检查2 907人,检出血清学阳性111人,阳性率为3.82%;确诊布病104例,总患病率为0.59%。2002、2003、2004年布病调查人数分别为5 883、5 534、6 1 10人,血检人数分别为686、1 464、757人,检出血清学阳性分别为26、24、61人,阳性率分别为3.79%、1.64%、8.06%;确诊布病人数分别为22、23、59例,患病率分别为0.37%、0.42%、0.97%。 2.2 总布病人数 确诊布病患者104例分布于9个县(市、区),主要分布于蛟河市(37例),龙潭区(18例),昌邑区(16例),永吉县(15例),分别占总布病人数的35.58%、17.31%、15.38%、14.42%;分布于其他市(区)18例。2004年疑似布病病例(血清学检查PAT阳性或疑似、SAT阴性)共7例,分布于昌邑区、丰满区各2例,桦甸市、蛟河市、龙潭区各1例。 2.3 人类疾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在布病患者104例中,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3岁,平均年龄在30~45岁;其中男性88人,女性16人,男、女性别比为1:0.18。 2.4 医学发病情况 在确诊布病患者104例中,个体饲养人员发病95人,占总布病人数的91.35%;兽医发病7人,占6.73%;肉类和乳制品加工人员各发病1人,各占0.96%。 2.5 局部布病爆发点 近3年来,吉林市人间的布病发病高峰在每年1、2季度,每年1、2季度均出现一两次局部布病爆发点。这主要与病畜在此季节怀孕后很容易发生流产现象,加之饲养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有关。每年3、4季度均发生散发病例。 2.6 检出点 2002-2004年对吉林市的牛、羊、鹿的检疫数分别为197334、62 855、11 835头(只),共检疫272024头(只)。其中,检出牛、羊、鹿的布病血检阳性分别为6、137、3头(只),共计146头(只),阳性率分别为0.03‰、2.18‰、0.25‰,总阳性率为0.54‰。 3 布病感染原因及防控建议 近几年来,由于吉林市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所有的国营饲养场均解体,逐渐转为个体饲养占主导。尤其在农村个体饲养业迅速发展,由于饲养业户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布病的防护意识,因此,每年均出现局部布病爆发点,新发病人不断发生,且临床表现较重,具有典型的临床经过。近3年来,吉林市人间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04年人间布病患病率高于2003年患病率,说明目前吉林市布病疫情比较严峻。其原因:①为了个人经济不受损失,发现病畜不但不淘汰,而且将病畜私自转卖给别人,存在流动传染源;②由于对大部分牲畜不进行检、免疫,一旦布病病畜传入,就增加了畜间的布病发病率,从而增加了人间的布病感染机会;③缺乏布病防治知识,个人防护意识差。人间患布病与接触牲畜时限长短无关,与病畜接触时,只要不注意个人防护(徒手接产、不戴口罩作业等),就很容易感染布病。吉林市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已开展多年,但各县(市、区)开展不平衡、不深入,致使群众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在2002-2004年确诊布病病例中,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3岁。说明布病在任何年龄均能发病,不但造成了严重的个人经济损失,而且有的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甚至因患布病而死亡(2004年有1例死亡)。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确保宣传教育的效果,提高疫区群众对布病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畜间的布病疫情是造成人间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吉林市布病羊为主要传染源。经调查,目前吉林市牲畜交易十分混乱,大多数病畜从外地购进,应引起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加强与畜牧部门的协助,采取有效的措施,要从畜间布病疫情的源头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