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2-2004年吉林市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柳绿菌病(以下简称柳绿病)是由柳绿菌引起的一起感染的共病。近3年来,吉林市在人间既有布病散发,又每年出现局部布病爆发点。为了掌握吉林市布病疫情的流行趋势,我们对接触牲畜和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测试对象
以与牲畜和畜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为调查对象。包括兽医、屠宰工、肉类加工、皮毛及乳制品加工(职业人群)及饲养、放牧等人员。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人员
对接触牲畜和畜产品加工人员询问接触史,有布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员做血清学(PAT、SAT)检查。布病诊断按卫生部、农业部(1989)《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规定标准执行。
1.3 动物间感染的信息
来源于吉林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畜间布病年报表。
2 结果
2.1 血清学阳性检测情况
2002-2004年对吉林市所辖9个县(市、区)接触牲畜和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17 527人,布病血清学检查2 907人,检出血清学阳性111人,阳性率为3.82%;确诊布病104例,总患病率为0.59%。2002、2003、2004年布病调查人数分别为5 883、5 534、6 1 10人,血检人数分别为686、1 464、757人,检出血清学阳性分别为26、24、61人,阳性率分别为3.79%、1.64%、8.06%;确诊布病人数分别为22、23、59例,患病率分别为0.37%、0.42%、0.97%。
2.2 总布病人数
确诊布病患者104例分布于9个县(市、区),主要分布于蛟河市(37例),龙潭区(18例),昌邑区(16例),永吉县(15例),分别占总布病人数的35.58%、17.31%、15.38%、14.42%;分布于其他市(区)18例。2004年疑似布病病例(血清学检查PAT阳性或疑似、SAT阴性)共7例,分布于昌邑区、丰满区各2例,桦甸市、蛟河市、龙潭区各1例。
2.3 人类疾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在布病患者104例中,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3岁,平均年龄在30~45岁;其中男性88人,女性16人,男、女性别比为1:0.18。
2.4 医学发病情况
在确诊布病患者104例中,个体饲养人员发病95人,占总布病人数的91.35%;兽医发病7人,占6.73%;肉类和乳制品加工人员各发病1人,各占0.96%。
2.5 局部布病爆发点
近3年来,吉林市人间的布病发病高峰在每年1、2季度,每年1、2季度均出现一两次局部布病爆发点。这主要与病畜在此季节怀孕后很容易发生流产现象,加之饲养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有关。每年3、4季度均发生散发病例。
2.6 检出点
2002-2004年对吉林市的牛、羊、鹿的检疫数分别为197334、62 855、11 835头(只),共检疫272024头(只)。其中,检出牛、羊、鹿的布病血检阳性分别为6、137、3头(只),共计146头(只),阳性率分别为0.03‰、2.18‰、0.25‰,总阳性率为0.54‰。
3 布病感染原因及防控建议
近几年来,由于吉林市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所有的国营饲养场均解体,逐渐转为个体饲养占主导。尤其在农村个体饲养业迅速发展,由于饲养业户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布病的防护意识,因此,每年均出现局部布病爆发点,新发病人不断发生,且临床表现较重,具有典型的临床经过。近3年来,吉林市人间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04年人间布病患病率高于2003年患病率,说明目前吉林市布病疫情比较严峻。其原因:①为了个人经济不受损失,发现病畜不但不淘汰,而且将病畜私自转卖给别人,存在流动传染源;②由于对大部分牲畜不进行检、免疫,一旦布病病畜传入,就增加了畜间的布病发病率,从而增加了人间的布病感染机会;③缺乏布病防治知识,个人防护意识差。人间患布病与接触牲畜时限长短无关,与病畜接触时,只要不注意个人防护(徒手接产、不戴口罩作业等),就很容易感染布病。吉林市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已开展多年,但各县(市、区)开展不平衡、不深入,致使群众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在2002-2004年确诊布病病例中,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3岁。说明布病在任何年龄均能发病,不但造成了严重的个人经济损失,而且有的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甚至因患布病而死亡(2004年有1例死亡)。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确保宣传教育的效果,提高疫区群众对布病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畜间的布病疫情是造成人间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吉林市布病羊为主要传染源。经调查,目前吉林市牲畜交易十分混乱,大多数病畜从外地购进,应引起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加强与畜牧部门的协助,采取有效的措施,要从畜间布病疫情的源头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2-2008年沈阳市畜间布鲁氏菌病发生情况分析.docx
- 2002年布鲁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docx
- 2004-2007年米脂县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docx
- 2004-2010年浙江省浙江省浙江省浙江省浙江省浙江省金华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docx
- 20042008年河北省张北县布鲁氏菌病流行动态分析.docx
- 20082010年松原市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报告.docx
- 2009年甘肃省合水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docx
- 2010年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调查报告.docx
- 2010年陕西省布病疫情分析.docx
- 2016-2018年陕西省绥德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docx
-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先行组织者应用的比较与启示:基于概念与实践的双重审视.docx
- 可注射双层微球:制备工艺创新及长效抗骨关节炎机制与应用探究.docx
- 姜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影响.docx
- 过氧化氢酶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新视角与分子机制探究.docx
-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的构建与提升.docx
- 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探究——基于Meta分析的深度剖析.docx
- 探究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与细胞凋亡及API5的内在关联.docx
-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文化教学活动:实践、挑战与发展路径.docx
- 以听说读为翼,促初中英语写作之翔:互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