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午门建筑的初步研究
南宫门是明清时期圆明园紫城北的南门,也被称为“五凤楼”。南经端门、天门与北京正阳门、正阳门不同。位于首都的南北中轴线上。地势开阔,建筑优美。这是中国古代“遗迹”的遗迹模拟的建筑。午门城台高出城墙约一米余,前出双阙,平面形如凹字,迎面开三门,左右各有掖门。城台当中是一座九开间重檐庑殿式顶的正楼,由地平至屋脊通高三十五米有奇。由正楼两旁随城台转折向南各建起了一排联檐通脊的廊庑,即所谓东西雁翅楼。雁翅楼与正楼明廊拐角及南尽端各建有方亭一座,重檐四脊攒尖式顶,上按鎏金铜宝顶。利用多种形式的建筑物,高低错落、左右映带、有机的组合,构成了这座宫阙巍峨宏丽的形象。午门的建筑艺术,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卓越的成就。
北京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奉天、谨身、华盖三殿以及午门被火,转年重建。万历年间,午门楼局部又被毁,至天启七年(1627年)方修复。清代建都北京,于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午门。嘉庆六年(1801年)再次维修,都是在明代重建工程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原状。道光以后直至清末,尚未发现有关午门大修记录。一九一六年,窃国大盗袁世凯阴谋复辟,曾对午门外檐彩画作过一番粉饰(图一)。全国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文物保护政策方针指引下,故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年来对午门一组建筑先后分别进行了三次维修加固工程。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到一九七八年完成的这次工程,将午门全部外檐油饰彩画予以翻新。彩画部份则是依据楼内保存至今的早期绘制的“西番草三宝珠金琢墨彩画”作为兰本,采取彩画复原的做法。
一、 下午门维修前的彩色装饰
1、 东西雁翅楼和正楼左右明廊
(太和等三门及天安门、端门的旧彩画也都是这个类型)(图二)。东西雁翅楼及正楼左右明廊则是“金线大点金彩画”,按彩画制度来看,是低于正楼一等的做法。而东西雁翅楼廊内又是画的“雅五墨彩画”。以上各种若与正楼内檐的彩画相比,显然都是清代后期所改作的。
2. “三花”图1
内檐彩画是在朱红地子上画以三宝珠为主题、衬以青绿卷草组成的团花图案,随梁枋部件长广形式,或整或破,分布于画面。梁枋中央的团花采用三裹柁的办法放在构件当中,横长约占构件全长的二分之一,四角岔角则组成三角形的卷草纹,两尽端画箍头收尾(图三)。梁枋短小的只画一颗宝珠,周围卷草,也组成团花,四角不画岔角花。全堂彩画色调强烈,花纹简练,画面不受枋心、藻头框线界划的限制,中心花与岔角花之间,不加任何图案填充,直接露出朱红地子,仅在青绿枝叶线路略加金点缀,显得疏朗明快、质朴大方。这种题材的彩画,其实就是清朝工部《工程做法》彩画作制度所说的“琢墨彩画”一类中的“西番草三宝珠金琢墨彩画”做法,与现在通称为“旋子彩画”的“大小点金”、“雅五墨”之类,在画面布局上有所不同,在彩画等级上也是属于高一级的一种。只是花纹编组形式或有随宜变化的情况,例如,东南角亭天花梁底面彩画,中央团花呈椭圆形,箍头内端画半个宝珠,卷草呈燕尾形状,这是略有区别的(图四,上)。
3. 烟嘴唇、德花厅、内室画外板
一九五六年午门东雁翅楼挑顶大修。在雁翅楼北端及正楼左明廊东端(哑叭山)与东北角亭下檐明间额枋衔接处,正当“哑叭山”瓦顶掩盖部分,额枋上还保留了一小部分旧彩画。这种旧彩画一面画的是在黄丹地上画宝珠青绿卷草组成的团花,四角卷草岔角,全是攒退行粉的“烟琢墨”做法,构图与正楼内檐彩画属于同一体系,但用烟琢墨、丹地子在彩画等级上微有不同(图五)。另一面画的是在朱红地子上、当中画以片金的双龙戏珠图案组成六边形的团花,两端衬以宝珠卷草,额枋仰面画三宝珠卷草,左右衬以云纹(图六)。这两处都是角亭外檐原有的彩画,为后来改做屋顶工程所掩盖才局部保存下来的。另外,在这次维修西雁翅楼时,发现南梢间有两根利用旧料改作的枋子,上面残存彩画,与角亭内檐的彩画完全相同(图七)。这两根枋子的规格尺寸,经过核对,原是雁翅楼外廊擎檐柱上枋,因为榫头损坏才改用到室内。从而可知,雁翅楼两廊内檐彩画原来也并不是后来所见的“雅五墨”做法。就前后两次发现,可以肯定午门彩画制度最初内外檐的绘画主题本来是一致的,而这种题材也是画作早期应用于高级建筑体制的一种。
二、 进行了大量民艺活性作品,从语言、艺术和宗教文化上看
午门内外檐几种彩画代表着不同历史年代的画作作品,从绘画题材或绘画方法上所各具的特点,结合其他方面的资据,基本可以清楚其间先后演化的关系,大致经过了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变化。
修缮前从外檐所见的“和玺彩画”、“金线大点金彩画”,是一九一六年袁世凯复辟时在原有彩画基础上“过色见新”的。绘画质量粗糙,纯属临时应付局面草率从事的结果。从本院收藏的解放前期拍摄的午门照片和一九〇〇年的午门摄影(图八),可以对照出前后时期彩画变化的迹象。早在八十余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