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草栽培对杨梅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影响.docxVIP

生草栽培对杨梅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草栽培对杨梅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杨梅是原产于中国的亚热带果树,分布在1833n。经济种植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江西、安徽、湖南和贵州。种植面积1.5.106hm2,年销售额1.0.06吨。杨梅果实风味独特,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树体耐贫瘠,根系有固氮能力,适宜山地栽培。由于杨梅经济效益显著,农民自觉经营的积极性随之提高,但栽培管理失当,施肥种类单一,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较为普遍,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满山遍野“剃光头”,水土流失严重,即“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土壤退化明显,板结、酸化严重,有机质降低,保肥保水能力削弱。长此以往,不仅导致林地效益的下降,而且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杨梅生态经营迫在眉睫。果园生草栽培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已先后在苹果Malus domestica,李Prunus salicina,龙眼Dimocarpus longan等不同果树树种开展试验。研究表明:果园生草栽培是一种生产有机果品重要的、更为省力的土壤管理制度,通过生草栽培可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抗旱、保墒,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可以促进果树的生长,提升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还可提高劳动效率,增强现代果园的观赏效果。目前,生草栽培对杨梅果园林地土壤、林内小环境及果实品质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探讨生草栽培对杨梅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探讨杨梅果园土壤管理的适宜模式,为果园生态系统生物调控提供技术支撑,为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领域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在浙江省仙居县福应街道田园杨梅合作社杨梅基地进行,基地的地理位置为28°53′30.2″N,120°42′41.5″E,海拔140 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7.2℃,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2℃,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5.9℃,年平均降水量为1 452.4 mm,年日照时数为1 786.2 h,土壤为红壤。 试验果园8 hm2,2000年建园,主栽品种为“东魁”‘Dongkui’,株行距4 m×5 m,南北走向,无灌溉条件,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补充水分。园区果树为盛产期,生长健壮,树势中等,无病虫害。果树生长管理状况在该区域具有代表性。实验前杨梅林地土壤采取清耕措施,处理前样地0~2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为p H 4.3,有机质为14.6 g·kg-1,碱解氮73.5 mg·kg-1,有效磷6.2 mg·kg-1,速效钾76.2 mg·kg-1。 1.2 耕作与除草。在树盘覆盖、生长并覆盖护面为植物生长 采用不同生草栽培模式进行果园生态系统的环境调控。2007年4月开始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清耕(Ⅰ,对照),天然生草(Ⅱ),大绿豆Phaseolus radiatus(Ⅲ),3次重复,面积1 hm2·处理-1。清耕处理即将杨梅林地杂草除净,没有任何覆盖;天然生草是保留林地中的杂草,使其自然生长,待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刈割覆盖树盘,翌年春季翻耕入土;大绿豆播种量为105 kg·hm-2,3月初全园播种;6月中下旬、9月下旬刈割覆盖树盘,鲜质量合计为18 975 kg·hm-2。各试验小区施肥量一致(施肥量为腐熟厩肥20 250 kg·hm-2·a-1,尿素1 050 kg·hm-2·a-1,草木灰4 050 kg·hm-2·a-1),树体管理统一采用一般方法。连续处理3 a后,于2010年7月采集林地土壤及果实样品进行分析。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多点采集各小区0~20,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混合后采用四分法分取样品1.00 kg左右,带回室内风干待用,同时在样地中随机选择杨梅平均木5株,在每株树冠中部东西南北4个方向采摘杨梅果实0.50 kg,混合后四分法选取1.25 kg,置于冷藏箱中,于当天带回实验室进行相关指标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p H值用酸度计法(水土比为2.5∶1.0);有机质用硫酸-重铬酸钾外加热法;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用盐酸氟化铵浸提-分光光度法;速效钾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 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折光仪法;可滴定酸采用碱滴定法;维生素C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糖、总糖采用蒽酮比色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DPS,利用最小显著差法(LSD)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草栽培对杨树林土壤结构的影响 2.1.2 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各种养分,并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其他物理性状,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表1可知:表层土壤(0~20 cm)有机质质量分数以天然生草区为最高,大绿豆区次之,清耕对照最低,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