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都城的城市地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南京都城的城市地标 首都的门是古老的。现在世界著名的南京城墙是明代南京首都的城墙,全长35.267公里,现有25.091公里。明朝有四座大门,包括集宝门(中华门)、神策门(和平门)、青浪门和石城门。当初建南京城墙时为四重城墙, 由内而外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廓。宫城、皇城毁于战火, 外廓南京人俗称“土城头”城与门均荡然无存, 然外城门地名仍然保留并沿用。南 明初建造的南京城, 由于规模恢宏, 且又有四重城墙围护, 故正式城门的设置多达43座。即宫城和皇城各有6座, 京城13座, 外廓18座。由于城门数量多, 自清代南京坊厢百姓中, 为记住一些与他们有关的城门名将其编排为顺口溜, 即“神策金川近钟阜, 仪凤定淮清石城, 三山聚宝连通济, 正阳朝阳定太平。”随着时代的变迁, 这13门的名称累有更易。 宫城之门:设城门6座, 分先后两次建造。1367年10月, 始建城门4座:南面的午门, 东面的东华门, 西面的西华门, 北面的玄武门。1377年10月, 在午门东西两侧建阙, 各设左掖门、右掖门。 午门, 是天子所居的南门, 级别高于宫城诸门, 上朝时, 只有公、侯、驸马及文官三品、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由午门的右门出入, 文官四品、武官五品以下的官员, 只能从左掖门和右掖门出入。公元1929年, 拆除了午门东西两侧之阙, 以及左阙门和右阙门, 从整体形制上改变了午门的原始规制。 除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和西华门遗址尚存外, 其它各门均已毁圮。 皇城之门:设城门6座, 即皇城正南的洪武门、承天门东侧的长安左门, 承天门西侧的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除此皇城内的城门, 还有承天门和端门。 除西安门尚存外, 其它各门均已毁圮。 京城之门:设城门13座, 位置不求对称, 皆居城市整体布局和城防需要设置, 即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朝阳门。 这13座城门, 均建有城楼;有些城门为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 还增设了附属建筑内瓮城和外瓮城, 并建有闸楼。城门及瓮城门通道地面皆为青石铺砌。每座城门及瓮城城门均设木质对开城门、上下启闭闸门各一道。由于城楼为木结构, 极易损坏, 故城楼历代屡有修葺, 加之战事和人为损坏, 南京现仅存神策门城楼一座 (为清代修葺) 。 南京自古有“里十三、外十八”的说法。“外十八”是指明都外廓的十八座城门。 正阳门:都城南面东首第一门, 它与明皇城、宫城的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和皇宫三大殿, 直到宫后北安门同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为纪念辛亥革命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28年改名光华门。20世纪40年代后此门及左右一段城墙拆除, 门名沿用。 通济门:位于正阳门以西, 都城南面第二门, 下临秦淮, 故名。原有城门四道, 形成三个“瓮城”。上世纪50年代此门拆除, 门名沿用。 聚宝门:本为南唐都城南门, 明初加筑瓮城、楼阙, 因前对聚宝山 (雨花台) 故名。此门设计奇巧, 工事之坚固, 为13门之最。有3个瓮城和4道拱门贯通, 每道门卷有门两重, 外门建有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 城门两侧砌有缓坡, 可策马登上城头;瓮城上下和内外城堡建有‘藏兵洞’二十七个, 用以储备军事物资和埋伏士兵, 总计可藏兵三千人。城门上层建重檐庑殿顶敌楼等设施。城楼1937年被侵华日军炮火摧毁。瓮城总面积16500多平方米, 城高25米, 1928年更名中华门。此门是城南交通要道。 三山门:都城西南第一门, 下临秦淮, 原为南唐时的龙光门。以南眺三山故名。又因内外秦淮经此, 俗称水西门。此门构造与通济门略同, 规模次于聚宝门, 是通往西郊上新河等地的要道。上世纪50年代初门卷及右侧沿界城墙拆除。 石城门:在水西门以北, 南唐的大西门。门以北里许便是著名的石头城所在, 故名。俗称旱西门或汉西门。1931年在其门侧辟汉中门后, 老门遂废。现遗老门卷及瓮城之台。近年因建城西干道和汉中门广场, 汉中门随之拆除。 清凉门:在石城门以北, 清凉山的西麓, 因山得名, 又因前有清江河, 曾名清江门。此门幽僻, 明永乐年间后即封闭, 门卷至今犹存。 定淮门:在清凉门以北, 古平岗西头, 初名“怀远”, 门外是三叉河河口, 秦淮河流此入江, 故名。上个世纪60年代门卷及南侧城墙拆除。 仪凤门:在定淮门以北, 下关狮子山南麓。1928年改名兴中门, 后在1958年大跃进中拆毁。2005年在原址复建。 钟阜门:位于狮子山东侧, 因门对钟阜 (钟山) , 故名。此门与仪凤门东西相对, 形成‘雉堞相向’。清代俗称‘小东门’, 后拆除。 金川门:在钟阜门东南, 朝向西北, 因金川河经此得名。1908年建宁省铁路 (市内火车道) , 轨线即从下关穿越金川门入城。上世纪30年代曾改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