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北京宫廷建筑空间形态特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北京宫廷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1402年,朱元璋的四子朱云获得了朱云王位,并成为明朝的创始人。1403年升北平为北京, 1406年接受群臣的建议, 决定营建北京宫殿。1420年营建工程完竣, 建成了规模宏大、制度严整的宫殿建筑群, 以及坛庙等配套设施。 清朝建立以后, 继续沿用明朝宫殿, 虽部分加以重建或改建, 但总体布局仍然维持明代的格局。 承东南角中央建筑格局 明清北京宫殿, 继承以往宫殿规划的传统, 将宫殿与城市有机地结合起来, 宫殿以城市为依托, 城市以宫殿为高潮, 二者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 其具体做法是, 以一条自南而北长达7.5公里的中轴线为全城的骨干, 宫殿及其他重要建筑沿轴线布置, 并与之结合在一起。 轴线南起外城的正门—永定门, 至内城的正门—正阳门, 是一条笔直的大街。大街两侧布置两组建筑群, 东为天坛, 西为先农坛。大街经正阳门向北延伸, 经大明门 (清代称大清门) 到承天门 (清代称天安门) , 则是皇宫的前导。大明门与承天门之间为宽阔平直的石板铺成的御路, 两侧辅以整齐的廊庑, 称千步廊。千步廊外侧建有衙署多所。承天门前, 御街横向展开, 配以五座石桥和华表、石狮, 衬托皇城正门的宏伟气势。进入承天门, 经端门, 御路将轴线导入皇宫。端门两侧建有太庙和社稷坛两组建筑。 皇宫内主要建筑或坐落在轴线上, 或集结于轴线两侧, 形成建筑序列的高潮。皇宫以后矗立着高约50米的万岁山 (清代称景山) , 既是皇宫后面的屏障, 也是北京城的制高点。轴线经万岁山向北过厚载门 (清代称地安门) , 最后以形体高大的鼓楼和钟楼作为终点。这种布局有力地烘托了皇宫的重要地位, 也突出了皇宫的非凡气势。 紫禁城 明清北京皇宫又称紫禁城。根据古代天文学的观点, 认为紫微星垣位于中天, 是天帝的居所, 称之为紫宫。皇帝贵为天子, 因而把皇宫也喻为紫宫。皇宫又为禁地, 不能随便往来, 故称之为紫禁城。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 东西宽753米, 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 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 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南面为午门, 北面为神武门, 东面为东华门, 西面为西华门。 城墙的四角, 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 结构精巧, 造型奇特, 颇似宋画中的黄鹤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 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即所谓前朝、后寝。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统称三大殿, 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统称后三宫, 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 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为钟粹宫、承乾宫、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西六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 (原名启祥宫) 。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 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 外朝、内廷之外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外东路南部是皇子居住的南三所, 北部是乾隆皇帝营建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外西路南部是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 北部除皇太后居住的寿安宫外, 还有英华殿等佛堂建筑。 1. 完善的家庭结构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根据阴阳学说, 以北为子, 南为午。由于此门正当紫禁城南北轴线上, 居中向阳, 故称“午门”。 午门城台平面呈“凹”字形, 正面开三门, 左右拐角处各有一掖门, 因有“明三暗五”之说。城台之上正楼面阔九间, 60.05米, 进深五间, 25米。正楼两侧建有角亭, 并有廊庑向南延伸, 尽端又有角亭。整座建筑高低错落, 左右辉映, 形若朱鸟展翅, 因此又称五凤楼。这种形式沿袭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的丹凤门的形制, 有可能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 午门历来是森严禁地。明代这里是处罚朝臣“廷杖”的地方。清代于此地颁发来年历书, 遇战争获胜, 在此举行“献俘礼”。 午门内是一个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20米的庭院。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 河上横跨五座石桥。 2. 清康熙年间太和殿的重建 过桥迎面为太和门。明初称奉天门, 嘉靖年间改名皇极门, 清代称太和门。门前摆放一对高大的铜狮, 门两侧有昭德、贞度二门左右衬托。庭院两侧是整齐的朝房, 中部分别有协和门、熙和门东西对峙。太和门在明代是皇帝早朝处理政务的地方, 称御门听政。清初, 皇帝在此受朝贺、赐家宴, 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举行。 太和门以内, 是一个更大的庭院。东西宽200米, 南北深190米, 可以容纳庞大的仪仗队伍。 庭院北面正中是外朝三大殿。初名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易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清顺治二年 (1645年) 改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明朝二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