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国汉学家诺伊梅尔作品《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光、色、形、意、美”被用来解释绘画的主要特征。我没想到这个定义现在会成为德国汉贝尔舞蹈团《茶花小姐》的最佳解释。细腻流畅的肢体语言,对人性与爱的深刻表现,浪漫纯美的审美体验;形、意、美,在色彩和光影的烘托下,成形、达意、示美。没有刻意的离经叛道,编导用他最擅长的语汇和敏锐的洞察力,让观众在“茶花女”的空间里感受到质朴、真挚和颤动的生命力。这一切并不是偶然,因为他是“编导诗人”——约翰·诺伊梅尔。
约翰·诺伊梅尔,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早年在家乡学习舞蹈和杂技。在芝加哥马奎特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和戏剧研究学士课程期间,加盟了“先锋派舞蹈之母”S·席勒的舞团。在席勒的鼓励下,他前往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和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继续深造。才华横溢的诺伊梅尔被芭蕾大师约翰·克兰科相中,在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成为了首席舞蹈演员,并初展编导才能。1973年他正式担任德国汉堡芭蕾舞团团长,并带领着舞团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团之一。欧洲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让诺伊梅尔完好地继承了欧洲戏剧芭蕾的传统,他总是自然地寻求一些戏剧元素,加上他的动作语言,创造出如诗般的形象。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诺伊梅尔,在传统基础上又大胆地融入现代表现手法,使得古典与现代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融合。诺伊梅尔常说,编创是离开教室之后的训练,现代舞和古典芭蕾的元素会很自然地融会于整个创作过程中,而不用去刻意区分。上世纪七十年代,诺伊梅尔对一系列古典戏剧芭蕾进行改编,如《胡桃夹子》、《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叙事风格,《茶花女》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谈到创作此剧的初衷,诺伊梅尔回忆到:“当时,在与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玛西亚·海蒂共进晚餐时,我便突然产生了为她创作《茶花女》的想法。因为这部小说独特的故事结构和叙述方式,以及故事主题中所蕴含的深刻人性和现代视角激发了我的灵感。”有着文学和戏剧专业背景的诺伊梅尔,对整个舞剧结构的设置进行了巧妙处理,他没有采用古典芭蕾中按时间顺序展开,以故事情节作为叙述主线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而是以表现主人翁的内心情感变化和心理矛盾为核心,借用原著中倒叙、插叙等文学表现方式,由始至终抓住人物情绪,使作品在整体上形成舞蹈化了的情感“气候”,最终使故事的主题得以完整呈现。这也是为什么观众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就连呼吸都能感受到一丝哀婉和凄美的内在原由。在整部三幕舞剧中,前后四段精美绝伦的双人舞,在深情细腻地表达人物情感诉求的同时,又对剧情的发展和转折起到了明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达到了以舞叙事的目的。正如诺伊梅尔所言,与其它古典戏剧芭蕾相近的是《茶花女》仍有叙事的职能,也就是说,当观众离开剧场的时候,肯定能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此剧创作中,另一个为人称道的亮点是“戏中戏”、“舞中舞”的编排。在原著中男主人公赠送给女主人公一本小说《曼侬》以示定情,诺伊梅尔将小说《曼侬》巧变为芭蕾《曼侬》(小说讲述的是年轻贵族格里欧对名妓曼侬热情执著的爱情,但曼侬贪恋奢华生活,虽然遇到了真爱,却矛盾徘徊,难以取舍)。从最初《曼侬》只是作为舞剧中单纯的戏中戏,到后来曼侬几次出现在玛格丽特的梦中,诺伊梅尔逐渐将两个人物的个性和命运进行合并、叠加,使得曼侬成为了玛格里特的另一个自我。她一方面暗示了女主人公同样的悲剧命运,另一方面又形象地展现了玛格里特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为人物塑造增添了视觉立体感。如:第二幕中玛格丽特与阿尔芒旧情复燃,在梦中曼侬提醒玛格丽特将注定失去所爱,劝其离去。发自内心的不舍和来自曼侬的自我说服,让玛格丽特挣扎不已。这种“幻觉”表现手法并不是出于简单的装饰意图,而是让观众在真实与虚幻、现实与想象、向往与失落的两维表现中,更清晰、深入地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整部《茶花女》给人感觉气势恢宏,但不同于其它戏剧芭蕾中常见的运用“大场景”来烘托舞蹈气氛,双人舞在这部舞剧中占有很大比重。华丽而富有质感的多段双人舞,在一次次叩击观众心灵的同时,也成就了诺伊梅尔版本《茶花女》的经典地位。在这几段双人舞的编排上,诺伊梅尔摒弃了以炫技为目的的无情节舞段,而是紧密围绕人物与情节展开。既没有眼花缭乱的跳跃,也没有连续的双人高空托举,细密的碎步和滑动、轻盈的旋转和倾倒,加上流畅自如的动作连接,形成了观众可以“看”得见的心灵对话。为了表现情感的递进式发展,编导在每段舞蹈的表现上各有侧重。在第一幕阿尔芒向马格丽特表达爱慕的双人舞上,男演员的动作设计得较为主动,始终以不同方式围绕着女演员,直到最后完全跪倒在女主人公的脚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第二幕男女主人公互诉衷情的舞段中,男女演员的动作设置则较为平均。两人相互依靠,互为支撑,表现了男女双方在情感上的互动,尤其是突出了女主角对这份感情的肯定和坚持。在最后一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