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77例.docxVIP

针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77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77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方向和手法 选穴:阳白、阳、竹、空、白、香、面、地仓、沟、浆、口湖流、面、旗、,风、风、池(两侧)。流泪加患侧睛明。 针刺方向:阳白、太阳、攒竹向下斜刺;四白、迎香向上斜刺;丝竹空向鱼腰部平刺;水沟、承浆、地仓、口禾髎、夹承浆向患侧颊车部斜刺;颊车向太阳穴方向斜刺;颧髎、下关、牵正、翳风、睛明、合谷为直刺;风池穴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 针刺手法:用沿皮浅刺法,选用直径为0.32 mm、长度25 mm的毫针,刺入深度为5~10 mm左右,采用捻转泻法,捻转频率为200转/分钟。耳周处用利康治疗仪局部照射30分钟。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共治8周。 2.2 血清电针药物 选穴、针刺方向、针刺手法、疗程、局部照射同A组,根据病情每次选取2组穴,接通G6805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频率60次/分钟左右,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3 中药试验的时间 弥可保500μg、维生素B1100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注射2周,以后口服弥可保500μg/次、维生素B110 mg/次,每日3次,连服6周;强的松30 mg/次,每日1次,晨起顿服,连服6天后药量递减,强的松20 mg/次,每日1次,连服6天,以后强的松10 mg/次,每日1次,连服6天后停用。中药活血通脉胶囊2粒/次,每日3次;全天麻胶囊4粒/次,每日3次;大活络丸1丸/次,每日2次。均连服8周。 2.4 针灸与额外药物治疗组d组 A组治疗方法+C组治疗方法。 2.5 电针加药治疗组e组 B组治疗方法+C组治疗方法。 3 治疗效果观察 3.1 双侧额纹与鼻唇沟联合 参照《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与文献制订疗效标准。治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蹙额皱眉与闭目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口角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目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略不对称;无效:经治疗未达到上述标准。 3.2 组疗效对比 表2示:D组与其他各组疗效相比,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A组与B组、C组疗效相比,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提示D组疗效最佳,A组疗效优于B组与C组。 3.3 术后护理 6个月后随访D组治愈病例30例,面部功能正常而无任何不适。 4 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醉的疗效分析 面神经从茎乳突出来后,沿腮腺呈扇形分布于面肌浅表的部分,由于茎乳突内神经水肿造成面神经缺血缺氧。针刺面部腧穴改善了面神经分支部分的血液循环,为受损的分支神经最大限度提供了营养物质,这是针灸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的目的。但对于消除神经根部的水肿,药物治疗更快捷有效。如果早期只片面用药物消除面神经根部的水肿,而不配合针灸治疗,当神经干水肿严重或水肿时间较长时,分支神经可能由于缺血缺氧而坏死,神经干的水肿虽然消除了,但面部功能由于分支神经的坏死而遗留下永久的后遗症。本项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方案既不是单纯的针灸治疗,也不是单纯的药物治疗,而是针灸与药物的结合应用。 怎样针灸才能更有效地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呢?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多针浅刺法是最佳方案,而不是电针重刺激。笔者认为发病早期属风寒袭络,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理肠导滞、通调腑气、化湿利尿,以阳明经和任脉经穴为主穴,辨证配穴,调整内分泌、调动机体的良性循环,达到真正健康减肥的目的。 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早被临床所肯定,从临床实际效果观察,认为急性期的治疗得当与否决定着本病的预后,否则不仅不能痊愈,还会出现联动、面肌痉挛、鳄鱼泪等并发症。笔者观察了不同方法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数据 1.1 性别、年龄、病情程度 477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发病时间均在5天之内,其中男240例,女237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9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到针刺治疗组(A组)、电针治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针刺加药物治疗组(D组)、电针加药物治疗组(E组)。各治疗组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汤洪川主编的《实用神经病诊断治疗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 1.3 运动,但较健侧力弱 轻度:可完成闭目、抬眉、耸鼻、鼓气、示齿的运动,但较健侧力弱;中度:有部分面肌完全瘫痪,但可见部分面肌能产生运动;重度:面肌完全瘫痪或可见面部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运动。 1.4 发病时间和排除 (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在14~69岁之间;(3)发病时间在5天之内;(4)排除由于肿瘤、手术、外伤、疱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