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招远上金矿床焦家式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东平川是中国的重要矿区之一。该地区的金矿床分布在莱州和威海之间的东西两侧。在东西长280 km、南北宽70 km的近2万 km2范围内,分布着数百个金矿床(点),矿床类型也多种多样,但以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主,形成了著名的胶东金矿化集中区。金矿床(点)沿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带分布,自西向东有三山岛—仓上、龙口—莱州、招远—平度、西林—陡崖、桃村、金牛山—乳山及威海—文登7条金矿化带,金矿床主要围绕北北东向主干断裂与近东西向基底构造的交汇部位集中分布,区域上形成了矿床(点)东西成带、南北成串、集中分布的格局。
台上金矿床位于胶东金矿化集中区的招平断裂带东北段破头青断裂带中(图1),该蚀变带东至滦家河,西至前花园。蚀变带宽 40~320 m,走向 N55°~75°E,倾向南东,倾角 39°~48°,平均倾角 40°。矿体赋存于破头青主裂面的下盘,由主裂面至下盘岩性依次为断层泥,糜棱岩、绢英岩、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岩化花岗岩及玲珑花岗岩。尽管前人对该矿床成矿因素和控矿规律进行了研究,但是构造控矿规律仍然没有解决。笔者对该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构造控矿规律对该矿床深部矿产进行预测。
1 成矿母岩型控制矿岩构造特征
台上金矿床位于破头青断裂中,区内花岗岩分布广泛,脉岩不发育,胶东群老地层呈残留体零星分布,第四系沿河流、河谷分布,以断裂构造为主。矿体赋存于玲珑花岗岩与滦家河花岗岩接触带处(图1),由于构造的多期次活动,形成花岗质碎裂岩破碎带,同时遭受蚀变,形成工业矿化矿体,因此玲珑岩体是其成矿母岩。区内以破头青断裂和玲珑断裂及其派生的北东向、北北东向次级断裂为主,整个破碎带发育短小而杂乱的节理和裂隙,为多期活动的结果。
2 蚀变带及矿物特征
台上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破头青主断裂面的下盘,矿体的形态为脉状、透镜状,产状与断裂构造一致,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舒缓波状展布,沿走向及倾向均为舒缓波状,具分枝复合,尖灭再现、膨缩特征。矿体在平面上呈左行斜列,剖面上呈豆夹状,尖灭再现明显(图2),平均厚度 4.81 m,平均品位 6.14 g/t,单工程最高品位 22.82 g/t。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型和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型。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金银矿、银金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和方解石等。
区内破头青断裂蚀变带沿玲珑岩体与滦家河岩体接触带展布,长3 120 m,宽 40~360 m,平均宽 160 m,走向 NE35°~75°, 平均 55° ,倾向南东, 倾角27°~49°, 平均 40°;沿倾向、走向呈舒缓波状展布。破头青断裂带内沿主裂面至下盘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的糜棱岩、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化的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状花岗岩。断层泥厚 3~160 cm,连续且稳定。
带内蚀变强烈,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绢英岩
化,其次为钾化、碳酸岩化和绿泥石化等。主裂面之上黄铁绢英岩化较弱,之下黄铁绢英岩化强烈,且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产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硅化最为发育,常形成致密块状的黄铁绢英岩,与金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矿化富集多集中于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化碎裂岩带,由于断裂构造的多期性及成矿流体的阶段性成矿作用,其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3 断裂带密度
破头青断裂在平面上呈波状弯曲,走向40°~80°,平均57°,倾向南东,倾角40°左右。断裂宽40~320 m,平均为160 m,断层泥连续稳定,厚3~160 cm。带内伴生构造及裂隙发育,基本平行于主裂面的一组裂隙有规律地分布,其走向20°~ 50 °,倾向南东,呈压扭性质,同时伴有斜交的张扭性裂隙,倾向北西,倾角较陡,前者较后者发育。
3.1 破头青断裂带的发育特征
断裂带内发育角砾岩、碎裂岩和糜棱岩,下盘发育有挤压、压扁褶皱和片理化等构造现象。糜棱岩带多沿玲珑岩体与滦家河岩体的接触部位发育,以脆韧性变形为主,剪切中心多形成糜棱岩。断裂沿走向呈舒缓波状,断面常见有动力薄膜和光滑的擦痕,带内发育有扁豆状透镜体,属压扭性断裂。由于破头青断裂是一个长期活动的构造破碎带,因晚期的脆性构造作用,使得不同变形强度和性质的构造产物在时空上出现叠加现象。破头青断裂是一个长期活动的大型构造破碎带,是在早期韧性变形的基础上又叠加了后期的脆性变形。
3.2 断裂裂带及构造演化机理
从X 光岩组和付林图解来看,破头青断裂由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发育而来,主应力方位为 NW-SE 方向,剪切流动过程中以压扁作用为主。通过对破头青断裂及其下盘次级断裂产状赤平投影分析,显示出断裂上盘沿 114°∠35°方位右行逆冲。
在成矿作用期,在 NE-SW 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