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沂南县东兰墩村汉石
邱南县小后山社区东兰墩村的生产三团队在村东南的深潭中寻找到了一块带字的石碑。当即报告临沂专署文敎局,文敎局即派文物組会同文化館张成荣同志前往淸理。在莒南县党、政領导的大力支持下,于1965年2月10日下午5时从地表层以下0.50米。至1.50米处,淸理出石闕闕身一件(編号1),石闕頂两件(大的半殘,編号2;小的較完整,編号3),其他不規則的乱石四块,(未編号)。11日淸理完毕,由县文化館运回保存。
东兰墩村在莒南县(十字路)北偏西7.5公里。北距区所在地延边村5公里。汉闕出土地点位于东兰墩村东偏南約315米处。再北去200米許,有古墓一座(編号M1)。古墓封土高出地面1.40米,东边及西边各长13米,南边及北边各长15米。自M1墓往西偏北去約146米处,有一大塚(編号M2),封土高出地面3米許,东边长23米,北边长50米,西边长41米,南边长48米。自M1再往东南方向約110米处,又有一古墓(編号M3),封土高出地面0.60米,东长20米,北长10米,西长28米,南长21米。
石闕于地表层0.50米以下发現。闕身南北方向,正面朝东,左側向上,有銘文。上半面朝东傾斜。闕身西側有闕頂两件,在3号闕頂西側有半截乱石頂着它。北端不远还有两块乱石。闕身以东約20厘米处,有一块长条石。此处周围之耕土层,不过0.50米,以下皆为黃色生土,唯石闕处則在深达1.50米以下,才見黄色生土。
石闕闕身为紅砂石,状如梯形(图二)。闕身高1.80米,上寬52、厚18厘米,下寬70、厚20厘米。正面浮雕,减地突起,平面四周有栏边,环为三层,自上而下分成四栏。第一栏可分为四組:第一組在最上,左上角两人,前后均右向盘坐,右側一人匐伏在地,仰首面对左边两人。第二組左側两人,中隔一杵、相对跪揖,右側一人倒竪。第三組左側和中部刻一四脚兽,三长頸似三人首,长尾之上亦似坐有三人,背上有一头三身之魚,右側尾下有一龟,头向上伸。第四組系左右两人作持拳对击状。第二栏內,刻两騎士先后均左向而行。第三栏內,左側两人前后盘坐,前下方有一琴,前者似作鼓琴状,后者似打击乐器,右側跪一人揚袖而舞。第四栏內,右两男、左两女,各跪立对揖(图八)。
闕身右側,亦系浮雕,刻法与正面同。自上而下分为三栏,第一栏刻一长尾四脚兽,头向上身側立。第二栏为穿璧紋。第三栏为人首蛇身像(图九)。
闕身左側,有阴刻銘文:“元和二年正月六日孙仲阳□升父物故行□□礼□作石闕賈直万五千”(图七)。
闕身上凸面插入闕頂处高3、横长44、厚16厘米。闕身下凸面插入基坐部分高23、横长46、厚16厘米。
2号闕頂,从复原示意图(图一)来看,应长89、寬83、高14厘米。頂部四角作瓦隴脊。前后瓦隴皆五行,两側瓦隴各有四行。上下均开长方形槽,上槽长45、寬23、深3厘米;下槽长45、寬17、深4厘米(图三、四)。
3号闕頂,长74、寬66、高14厘米。四角瓦隴脊,四面瓦隴各三行。頂开正方形槽,边长22、深3厘米;底开长方形槽,长38、寬17、深4厘米(图五、六)。
从闕身上凸面和2号闕頂下槽的尺寸来看,2号闕頂应为闕身之第一层屋頂。2号闕頂較小,可能是第一层屋頂之上的第二层屋頂。两屋頂中間,还应有一长方体之石柱承接。頂脊虽无,但从第二层屋頂的上槽可以得知頂脊之下半部分,应为一正方体之脊身。闕身下应有一較大之长方体基坐。其全貌应是一座梯形闕身、方形双檐屋頂单闕。
从石闕銘文及发現情形看,为孙氏墓前的墓道闕,傾倒后有意識埋藏起来的。可能就是孙仲阳为其父所建的墓道双闕之西闕。
此闕建立于元和二年(公元85年),仅晚于“李业闕”而早于其他各闕。根据陈明达《汉代的石闕》(《文物》1961年12期)一文中論述:“以建立年代論,李业闕建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以后不久,但所存闕身殘石,形如碑碣,已不能知其原状。”今此莒南孙氏石闕基本完整,为研究我国汉代早期闕身形状提供了新的資料。
莒南县出土汉代石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