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武功山复背斜构造特征及矿床成因
1 矿区地质
1.1 东北缘加里东混合岩内陆地区
矿区位于中国南方加里东褶皱系北缘的第二个上部结构中,武功山福北缘倾斜南翼。武功山复背斜轴向北东, 向北偏转为近东西向。背斜的核部主要为加里东混合岩, 两翼出露地层主要是震旦系松山群下亚群老虎塘组和上亚群里坑组。断裂构造发育, 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 为武功山成矿带钨铜、铋、钼等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见图1。
1.2 动物群下亚群的岩性
矿区出露地层为震旦系松山群下亚群老虎塘组 (Zsn12) 及震旦系松山群上亚群里坑组 (Zsn2) (图2) 。
(1) 震旦系松山群下亚群老虎塘组 (Zsn12) :分布在矿区南部, 岩性是一套低~中级变质岩类。主要岩性有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千枚状石英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等。岩层产状较平缓, 倾向南~南东、倾角25-40°。由于岩浆的热力作用地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变质现象。
(2) 震旦系松山群上亚群里坑组 (Zsn2) :在区域上也是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石。钻孔所揭露岩石为石英云母片岩和云母片岩及其互层。
1.3 网脉状裂隙构造
矿区老虎塘组地层以30-45°的倾角向南西或南东倾斜, 构成单斜构造覆盖于浒坑花岗岩株之上。矿区矿床的分布主要受区域北东向构造线的控制;矿体直接赋存于花岗岩的原生及次生构造裂隙中。
(1) 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北东向主干断裂有浒-章断裂 (F1) 和西-丫断裂 (F3) 。走向北东30°, 倾向南东、倾角65-88°。走向延长大于10 km, 宽20-30 m。断裂由硅化角砾岩、糜棱岩组成, 属平推正断层;北西向主干断裂有浒-西断裂 (F2) 。走向约310°, 倾向南西、倾角60-80°, 延伸长大于3 km。断裂由硅化角砾岩、糜棱岩组成, 具右旋走滑性质。
(2) 成矿裂隙构造。网脉状裂隙带:分布在西-丫断裂 (F3) 下盘近浒坑花岗岩株内接触带处, 裂隙细小, 呈网脉状发育, 并沿北东向群集成带, 脉带自地表延深到270 m标高全部消失;花岗岩岩株原生裂隙带:分布在新生坳区段与大脉区段, 发育于浒坑花岗岩株内接触带。裂隙产状近于垂直接触界面, 在水平面上, 裂隙走向线延伸大致与接触界线同步弯曲。裂隙往岩株深部延伸有“帚状”群集现象。
1.4 u3000中粒白云母岩墙
矿区分布有燕山期早期第二阶段第三次 (γ52 (2) c) 花岗岩岩株和岩墙, 在深部有后期花岗斑岩的侵入, 区外北西面分布有燕山期早期第二阶段第二次 (γ52 (2) b) 花岗岩。
(1) 浒坑花岗岩岩株 (γ52 (2) c) 。属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三次岩浆活动的产物, 侵位于震旦系老虎塘组地层中。岩株形态不规则, 岩枝发育。接触面不平整, 呈舒缓波状, 西面倾伏, 南面较缓, 倾角25-35°。边缘相宽度几十厘米至数十米, 主要岩石是细粒白云母花岗岩, 局部见似伟晶岩与变质岩捕虏体。过渡相为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 石榴子石含量高, 普遍硅化、云英岩化, 伴随钨、锌、铋、硫矿化。至岩体中深部位, 则出现比较典型的中粒-中粗粒白云母花岗岩, 可能为岩体的中心相。岩体中三氧化钨含量一般为 (160-1100) ×10-6, 平均为563×10-6, 比燕山期花岗岩平均含量 (7.5×10-6) 高75倍, 为浒坑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2) 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岩墙。位于207线以东, 20 m标高以下, 侵入浒坑花岗岩株之中, 东西走向, 往深部规模渐大。岩墙外侧中粗粒白云母花岗岩中矿脉增多。岩墙倾角为25-50°, 倾向南。
(3) 深部花岗斑岩 (γл) :分布在-240 m标高以下, 侵位于浒坑花岗岩株之中, 剖面上形态呈椭圆状。斑岩呈灰至白色, 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具微弱的硅化、云英岩化。
(4) 岩浆岩矿物组成特征。岩浆岩矿物组成成分见表1。
由表1可见, 矿区岩浆岩矿物成分呈现由早至晚, 石英含量逐渐递增、钾长石含量减少的变化规律, 证明越到后期, 岩浆的酸性程度越高、碱性越低。
1.5 叶希腊和花岗斑岩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发育于浒坑花岗岩岩株过渡相中粒-中粗粒白云母花岗岩中, 蚀变类型有云英岩化、硅化、叶腊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过渡相内中粒白云母花岗云英岩化相对较强, 局部形成团块状云英岩, 偶见黑钨矿、白钨矿和闪锌矿矿化;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硅化普遍, 其它蚀变不发育;花岗斑岩蚀变弱。
花岗岩岩株外接触带老虎塘组地层由于受到来自岩体的热力作用, 发生了角岩化, 由内向外可清晰地划分为强角岩化和弱角岩化带。
2 矿床的地质特征
2.1 裂隙组合的组合
矿区容矿构造主要为裂隙, 容矿裂隙具多期次成生、发展和改造之特征, 不同规模、不同方位、不同期次和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