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辽西湿地植物园规划设计
植物园是植物园。顾名思义,这里是一个种植植物的花园。西溪湿地植物园主要以原有乡土树种为基本背景, 充分展示湿地水生植物。作为西溪湿地二期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西溪湿地植物园如何建设?笔者结合在西溪湿地规划设计管理过程中对西溪湿地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及其功能略谈浅见。
1 湿地植物园景观
西溪湿地植物园位于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范围内, 东边靠近紫金港路, 西侧位于花蒋路, 中间沿文三西路两边展开, 整个西溪湿地植物园占地面积约60ha。
2 人工湿地景观
西溪湿地自然地形为低洼湿地, 但近千年来在江南鱼桑农业的改造下, 原生湿地景观已被以鱼塘为主、并由大面积的河港湖漾水网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洲渚相间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所取代, 原有的沼泽林和其它湿地植物被大面积以桑、柳、柿、竹等为主的人工植物取代, 属“自然—人工复合型湿地”。针对西溪湿地的地形地貌情况, 确立了植物园的建园原则:不改变西溪原有的地形地貌, 结合原有的鱼塘特点, 全部用地采用自然式规划, 植物布置按植物分类学科、属、种、亚种、变种来排列, 重点展示湿地植物。
3 设计理念
3.1 “小区内”湿地景观
西溪湿地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形成西溪湿地水体特征的物理载体, 也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一些低洼地、塘坑更是西溪湿地最具湿地特征的景观之一。西溪湿地植物园的规划设计针对路两侧的生态环境现状, 分别考虑水环境、植被和生态多样性的修复内容, 在尽可能少的干扰现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 结合西溪湿地生态基本特征, 通过采取适当措施, 将文三西路延伸段建设成生态长堤。
3.2 水生植物的设计
针对已经破坏的资源环境进行生态修复, 根据植物园的规划设计, 结合西溪湿地现有的植被特色, 个别地方引进湿地植物特别是水生植物, 形成局部地方景观差异、整体上又形成和谐且兼具湿地特色的景观。
3.3 植物园景观设计。在自然
西溪湿地植物园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 在设计中将植物园分成几个功能区, 展示不同湿地植物的特色, 考虑游客的身心要求, 合理安排道路交通和游览服务设施。强调交通的可达性和可利用性。
3.4 湿地植物园宣传
西溪湿地植物园不但要展示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 而且要体现其科普功能, 湿地植物园内的水下长廊的建设, 将会充分展现植物的生长状况, 而大量湿地植物的应用则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
4 板抗格局
西溪湿地植物园主要以沿文三西路延伸段作为生态轴, 展开两侧分为四个区 (具体见附图) , 形成一板四区的格局。五个部分既充分展示了植物物种个体的多样性, 又体现了植物生态系统群体的和谐性。
4.1 道路植物配置:自然过渡,花田种植
现有文三西路延伸段宽度为7m, 根据西溪湿地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要求保留半幅路面, 即3.5m水泥石砾路面作为电瓶车和人行混合道, 根据两侧展示的内容来决定道路保留在哪一侧, 因而整条道路会是一条折线, 同时每隔约300m保留一段其原有宽度, 形成放大的场地, 安排休息座椅。另外一半道路则恢复为绿地, 这部分将按照恩格勒系统排列成十个“花田”, 每个“花田”分别种植香花植物和彩色草, 如薰衣草、贴梗海棠、金焰绣线菊, 各类花卉绽放四季。每个花田交接处, 各品种还会相互交错种植, 呈现自然过渡。同时引入多年生的亚热带湿地中生花卉植物, 以及各类西溪草丛, 局部点缀大树, 使“绿堤”也是一条“花堤”。
4.2 设置亲水要求植物
本区衔接城市, 可适当突出湿地的观赏性。乔木以乌桕、南川柳、枫杨为主, 灌木选择木芙蓉、果梅等, 植物选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湿生植物等。入口处以观赏性较强的鸢尾类植物群落为主, 适当增加千屈菜群落、菰群落、浮水植物荻群落、菖蒲群落、水蓼群落、水烛群落等。在其外围则利用已毁鱼塘埂恢复大面积芦、荻等西溪特色植物, 创造鸟类的栖息地, 同时展现荻花胜雪的美景。
4.3 生态湿地作物区建设
现有生态农庄对湿地面貌破坏较大, 填塘或在鱼塘埂上建数组大体量建筑, 主路面已改为沥青, 鱼塘之间有连通, 岸线硬质化。在生态修复过程中, 为丰富湿地植物园内容, 可建设为经济湿地作物区——以种植西溪乡土经济、水生植物为主, 通过降低塘基、沟通鱼塘、营造缓坡等手段创造各种生境, 种植芦苇、菱、茭白、慈姑、芋等乡土经济水生植物。个别地块还种植药用作物, 如田七、十大功劳、麦冬等。在这里游玩不但能学到许多农作物的知识, 还能亲身体验有着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乐活动, 如采菱野趣等。
4.4 绿堤西侧的水生花园
4.5 生物多样性保护片区的安排
文三西路西端包家埭有大量的农居, 拆迁后疏通水系, 清理河道, 沟通鱼塘, 清除建筑垃圾, 修建游步道, 植被修复可以向营造水生植物群落的方向发展。以浓缩的形式塑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