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五服制罪的设置与应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五服制罪的设置与应用 一、 不缉不缉、齐衰 在中国古代的等级社会中,服装被视为区分尊重和自卑的重要标志。在礼制规范中, 服饰可以划分为两种, 即平常所穿的“吉服”和居丧时生者为死者守丧所穿的“凶服”(1)。凶服即丧服, 经过儒家的发展, 将丧服服饰作为丧服制度的外在符号标志, 划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大等级, 只要看到守丧之人为死者所穿的丧服, 就可以知道两者之间的亲属关系和尊卑关系。而这种丧服制度即是服制, 又称五服制。 斩衰, 《仪礼·丧服》中谈到斩衰服, “丧服斩衰裳”(2), 可见斩衰的亲等实际是由服丧所穿的斩衰服代指演化而成。斩, 一是指裁割, 斩截布断之。不说从裁割而说斩, 取痛甚之意。二是不缉, 即丧服不缝边。斩衰之衰, 音崔, 指“衰裳”而言。斩衰丧服因当心有布曰衰而得名, 衰布长六寸, 宽四寸, 以见服此者, 皆有哀摧之心焉。子为父, 妻为夫, 臣为君, 父为长子等, 皆服斩衰服。斩衰三年之制, 也是董仲舒提出三纲的基础。 齐衰, 《仪礼·丧服》中谈到齐衰服, “齐者何?缉也”(3), 强调了齐衰和斩衰的区别之一在于剪裁上是否缝边。还有, 对于齐衰的麻布材料, 也和斩衰不同, 要细密一些。齐, 音资;衰, 音崔;作为第二等亲等的象征, 齐衰可以分为四等, 在唐代改革后, 划分为五等, 分别是齐衰三年、杖期、不杖期、五月、三月共五级。 大功, “斩衰、齐衰不言功与布者, 以不加人功, 未成布也。”(4)大功, 则稍加以人功, 对丧服的布料加以锻治, 使之较为柔软, 因而得名大功服。古礼大功服分三级, 九月殇服、七月殇服、大功九月服, 秦汉之后贵族世袭制解体, 殇服渐渐取消, 只是按降服处理。 小功, 是指丧服所加人功较大功更为细密, 锻治更加柔软舒适。小功分为两级, 五月殇服与小功五月服。 缌麻, 郑玄解释为, “谓其缌者, 治其缕细如丝也。”(5)缌通丝, 指丧服所用布料的麻丝极为细, 如同丝一般。缌麻分为两等, 缌麻三月以殇服三月。缌麻已经是五服的最后一等, 也是亲属范围的边界, 缌麻之外, 即无亲属关系。 袒免, 袒, 指袒露左臂;免, 音问, 指去冠括发, 即脱帽后以宽一寸的白布条从项后绕于额前相交, 再向后缠绕于发髻。《礼记·大传》中说道, “四世而缌, 服之穷也;五世袒免, 杀同姓也;六世, 亲属竭矣。”《仪礼·丧服》中, 仅一处提及“袒免”, “朋友皆在他邦, 袒免, 归则已。”袒免已经在五服之外, 但是降低一等, 排在亲属等级关系的最后。后世改革袒免为五服, 并且扩大范围。元以后, 袒免一称取消, 改称无服亲等。 二、 唐代服装制度的发展 (一) 服制亲等为不合理 贞观十四年, 唐太宗提出对传统服制中“亲重而服轻”的情况的置疑, 第一次由最高统治者公开向服制问题提出挑战, 取得了“情理胜于礼制”的第一回合胜利, 标志中央集权的高度发达, 对儒家礼制产生了深刻影响。 唐太宗提出:一是叔嫂无服是不合理的, 应该提高服制亲等, 由无服提升为小功五月。二是为姨小功、为舅缌麻是不合理的, 为舅应与为姨服制相同, 为舅提升服制亲等为小功五月。三是其余服制亲等中凡是有不合理的地方, 都要一并奏闻厘正。例如, 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提升为齐衰五月。为嫡子妇大功九月提升为齐衰不杖期, 为众子妇、侄妇服小功五月提升为大功九月。 (二) 第三、子尊“以死为本” 武则天认为“父在为母”应与“父卒为母”同为“齐衰三年”, 理由有两条:一是母对子女“慈爱特深”、“恩斯极矣”, 子女“理宜崇报”, 否则禽兽不如;二是虽然父母之尊卑有别, 但斩衰、齐衰的等级区分已经“足为差减”, 没有必要再分父在、父卒, 否则“恐伤人子之志”。 武则天的这次服制改革是古代服制制度的一次石破天惊的大变革, 是“母尊”向“父尊”的第一次大挑战并获得成功。这次变革对唐代及后世影响之大, 被称为“此五服所最重, 古今变更之尤大者。” (三) 增立健全为女子在室、出口服、无构建之服 开元五年, 进行过一场关于“父在为母服”的大讨论, 唐玄宗在事隔十年之后, 终于在《开元礼》中确定了父在为母齐衰三年之制。《开元礼》除肯定了太宗、武则天时的服制改革成果外, 另有几处增补:一是增为女子在室之服。礼经中为女子之服只有殇服与已嫁之服, 而无“在室”之服。《开元礼》为之增补, 与兄弟同。二是定为嫁母之服。三是定同父异母兄弟姊妹互服小功。礼经中大概因忌讳改嫁及异姓关系而未制服, 《开元礼》予以增补为小功服制, 为后世沿袭。(6) 唐代三位最有作为的皇帝, 都不约而同地对服制改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并非偶然, 乃是说明服制制度在唐代这样发达的等级社会中对于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稳定的重要作用。 三、 唐法律中“五年服务”的发展和变化 (一) 家族主义法在亲属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