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头降深之间的关系.docxVIP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头降深之间的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头降深之间的关系 1 含水层系统中弱透水层的临界水位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的区域沉降已成为地下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实上,侧e井的沉降(即侧水位)通常被用作地下水管理模型的限制因素。临界水位最初是由牛修俊等(1998)天津的地面沉降研究专家根据含水层系统中的弱透水层存在超固结应力的现象提出的。从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角度来看,这种临界水位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弱透水层的形变特性,因而从理论上说是恰当的,但这种方法计算的临界水位具有多值性,即对某一确定的地层来说,其临界水位值不唯一,且变化范围较大。这样一来,该方法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就受到了限制。本文将通过在多孔介质垂向弹性形变假定下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头降深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研究,提出了求解临界水位的新方法,并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与现有的临界水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指出新方法的优越性及其使用条件。 2 根据初始固结压力确定临界值 2.1 固结状态下的临界水位 第四系及第三系松散及半胶结的地层,依据其前期固结压力值Pc与地层有效自重压力值P0大小,可分为欠固结地层、正常固结地层及超固结地层三种固结状态,如图1所示。其中A1点及A2点对应的横坐标值为地层的自重压力P0及前期固结压力Pc。根据固结理论,临界水位仅存于超固结地层中,且依据超固结值(Pc与P0之差)来确定它的大小。正如图2所示,天津市区第二组地层(50~180m)的超固结值约为294~392kPa,则相应地层的临界水位值为30~40m。很明显,上述方法未给出超固结值向临界水位转化的机理,为了便于两种求解方法的理论比较,下面将着手探讨。 2.2 储水层释水压密的临界水位 在土自重作用下地层任一深度处的自重压力P0=γh,其中γ为有效重度。如不考虑地表荷载,则总垂直压力 σh=Ρ0=γh(1) 对于超固结地层来说,其PcP0,超固结值ΔP0=Pc-P0。如果水位下降引起的附加荷载使土层现存的自重压力P0增加一个压力增量ΔP,且ΔPΔP0,则地层发生释水压密,其机理表达式为 {ΔΡ>ΔΡ0(地层压缩)ΔΡ≤ΔΡ0(地层未压缩)(2) 式(2)说明:由于水位下降产生附加荷载致使自重压力增加而引起土层的释水压密需要超固结值ΔP0来启动,因此相应地存在一个土层释水压密所需要的大于起始应力增值的应力增值ΔP。这与粘性土层中发生渗流需要起始水力梯度进行驱动一样,地层发生释水压密也需要超固结值ΔP0来启动。 根据有效应力原则(Terzaghi,1925),含水层中任一单位水平面积上的总压力σ、孔隙流体压力P与骨架颗粒的有效应力σ′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σ=σ′+p(3) 若总压力σ不变,孔隙流体压力p变化与骨架颗粒的有效应力σ′等量值变化之间存在下列平衡关系式 dσ′=-dp(4) 式(4)表明:当超固结地层中流体压力因水位下降而减少(dp0)时,骨架颗粒的有效应力就增大(dσ′0),这将引起骨架的压缩,从而导致地层的释水压密。 根据伯努利(D.Bernoulli)方程,即水在土中流动所遵循的能量方程,相对于任意确定的基准面,地层中某一点的总水头H为 Η=z+Ηw+Ηv(5) 式中:z为位置水头;Hw为压力水头;Hv为流速水头(忽略不计)。这样一来,式(5)可简化为 Η=z+Ηw=z+pγw(6) 则孔隙流体压力p可由总水头H和位置水头z表示为 p=γw(Η-z)=ρwg(Η-z)(7) 对某一特定点来说,若z保持不变,则表达式(7)可用微分形式表示为 dp=gd(ρwΗ)=gρwdΗ+gΗdρw(8) 其中gHdρw可以忽略不计。ρw可以认为是代表性单元体积的地层密度。 将式(8)代入式(4)中,有 dσ′=-dp-ρwgdΗ(9) 式(9)表明:① 在有效应力原则中,不考虑上部荷载,以及在伯努利能量方程中不考虑由于水流速带来的动水头Hv时,同时ρw作为常数对待,则有效应力σ′变化和水头降深ΔH之间存在反向等值变化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反过来从统计学上看,有效应力变化与水头降深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② 以孔隙水压力p的变化为中间变量,就可以将有效应力σ′变化同水头降深ΔH有力地结合起来,这为超固结值Δp0向临界水位值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这样一来,根据超固结值确定临界水位的机理很容易理解,即在超固结地层中,前期固结压力pc对应→Ηc,自重压力p0对应→Η0,根据有效应力与水头降深之间的反比关系可知:HcH0,且有ΔH0=H0-Hc。如果孔隙水头H0存在一个降深ΔH,致使ΔHΔH0,则地层将产生释水压密,其机理表达式为 {ΔΗ>ΔΗ0(地层压缩)ΔΗ≤ΔΗ0(地层未压缩)(10) 与式(2)比较,ΔH0可以看作是驱动储水层释水压密的起始水头降深,并称之为临界水位。其中ΔH为水位实际变化值,ΔH-ΔH0为有效水头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