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与尊重传统:白先勇新版昆曲《玉簪记》.docVIP

利用现代与尊重传统:白先勇新版昆曲《玉簪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现代与尊重传统:白先勇新版昆曲《玉簪记》 【摘 要】《玉簪记》是明代戏曲家高濂创作的传奇剧本,剧作主要讲述了陈妙常与潘必正两人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性自由与觉醒的赞颂以及对宗教禁欲思想的批判。2009年,“昆曲义工”白先勇联合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创作群体,本着“利用现代,尊重传统”的昆曲新美学原则,对明代传奇剧本《玉簪记》进行了一次新的诠释,于是新版昆曲《玉簪记》便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中。本文主要从文本改编与舞台呈现两部分,来梳理新版昆曲《玉簪记》不同于原著的体现,并探讨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玉簪记》;高濂;昆曲;白先勇;传统;现代 《玉簪记》曾经被多次改编并搬上了舞台,涉及的剧种有京戏、粤剧、川剧和绍兴戏等。 一、文本改编:现代语境下的新版《玉簪记》 明代戏曲家高濂的《玉簪记》,原作剧本一共有三十三出。新版昆曲《玉簪记》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编,全剧分为《投庵》《琴挑》《问病》《偷诗》《催试》《秋江》六出戏,主要以男女主人公潘必正与陈妙常的爱情线索为主线,删减了与此无关的枝节。担任此次编剧的台湾大学中文系张淑香教授,在传统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两处比较大的修改。① (一)将第一出的《下第》改成了《投庵》,故事地点也随之转变成“女贞观”,暗示出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开头由庵主直接叙述陈妙常遭遇兵火,与母亲失散的不幸遭遇,开门见山地交代出女主角陈妙常的皈依佛门的缘由。之后,张淑香编剧对皈依仪式进行了大篇幅描写,赋予了这一仪式的神圣感,展现出中国佛教文化的韵味。另外,女主角陈妙常在完成皈依仪式的最后,穿上了一个带有“净”字的白袍,这是编剧陈淑香一个独出心裁的设置,她交代了女主角陈妙常身份的转换,暗示了要斩断尘世的俗念,颇具神秘的宗教色彩。在《投庵》的最后,编剧也令男主人公潘必正上场,实现了男女主角平生第一次的见面,暗示了两人一见钟情的内心活动,这既是一种现代性的叙述方式,又尊重了传统剧本里的故事桥段,较好地为下文《琴挑》中两人以琴互诉衷肠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二)张淑香编剧对《催试》部分进行了改动。在传统的剧本里,《催试》主要写姑姑潘法诚发现侄儿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亲密的关系,出于担心两人倘若做出风流事、破坏清规的忧虑,采取紧急措施,急切催促侄儿潘必正前往临安赴试的故事。而张淑香编剧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群小尼姑”的角色,增添了几分生动、活泼的气氛,为全剧恰到好处地加进了一抹亮色。“佛门里住了个书生俊俏,白云堂里起暗潮,秀才尼姑怎相好”是这群小尼姑对男女主角在佛门谈情说爱的叙述。对此,她们开始有了这样的反应:“经卷无心抄、钟磬难懒敲、拨弄得心热如火……”可见,潘必正与陈妙常恋爱的事情,给尼姑庵里的这群小尼姑带来了心理上扰乱,引得她们开始春心萌动、开始思凡。敏锐的庵主潘法诚捕捉到了尼姑们眉宇之间的变化,似乎嗅到了尼姑庵里一股不纯正的风气,为此才催促侄儿潘必正去临安赴试。这说明了张淑香编剧在原著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采与挖掘了姑姑催促侄儿赴试的原因,使得姑姑采取催试的迫切行为更加合情合理。 这两处较大的修改,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与合理,同时也体现了张淑香编剧独特巧妙的构思能力。另外,她还试图探索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原著作品里的趣味性,以至于在舞台演出时能够传达出喜剧的效果。这种幽默性主要体现在她剧本的台词方面,比如在《秋江》这一出戏中,潘必正被姑姑送到江边,无奈被逼乘船赶往临安赴试,潘必正与船翁的这段对话,颇有趣味: 潘必正:船家,今日江中狂风浪大,可是去不得呀…… 船 翁:风是大,不过刮的是东南风,顺风顺水,我看是去的! 潘必正:狗才。狗才。(拉着姑姑)姑娘,我们转去、转去…… 船 翁:相公,请转,依你给多少?(船钱) 潘必正:依我,与你三分,三分,他不去,(拉过进安)我们转去转去……(扯着姑姑) 船 翁:慢!我老翁有个怪脾气,今朝你给我多,我不去,你给我少,我偏要去! 潘必正:(无奈痛苦)哎呀,狗才。狗才。 可见,通过这段台词,展现了潘必正不想乘船的复杂心境,展现了船翁极力要载他上船,两个人处在不同的立场上,编剧赋予了他们生动、贴切的语言,两人之间的对话带有着一定的“反讽”意味,很好地营造了幽默的氛围、凸显了喜剧效果。另外,潘必正一直重复的“我们转去,转去”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暗示了他在拖延时间,目的是等心爱之人陈妙常的出现,并想与之告别。从侧面反映了潘必正焦急的心情与愤怒的心境。除此之外,编剧还删减了原著中的张于湖和王子公追求陈妙常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潘必正与陈妙常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外化了两人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凸显了亘古不变的爱情主题,淡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揭露与宗教礼教的批判。 张淑香编剧对此做出的修改,都是以尊重原著为基础,以一种现代人的思维并结合当下语境,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