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玉簪记》的民间舞台演出研究.pdfVIP

明清时期《玉簪记》的民间舞台演出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剧艺术 11 TheatreArts 明清时期《玉簪记》的民间舞台演出研究 ■ 赵林平 内容摘要 《玉簪记》 为明代著名戏曲家高濂所作, 自问世以来,传唱四百余年而不辍。 本文试从传 : 播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详细考索明清以来文人家班、梨园戏班的《 玉簪记》 民间舞台演出,探究其不 朽的艺术生命所在,并以此为例,深化理解明清传奇的多维度传播方式。 关 键 词 《玉簪记》 民间 舞台演出 传播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J 80 A 0257 - 943X 2013 06 - 0011 - 06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其生命在于舞台, 于《玉簪记》折子戏的宫廷演剧只为皇室服务,与民间社 舞台演出是戏曲传播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 《玉簪记》 的 会流传无关,故本文着重对明清以来民间舞台演出《玉 广泛流传既受益于明清时期发达的商业刻书潮流,更得 簪记》 的情况加以梳理,探索《玉簪记》 文本刊刻流布之 益于当时成熟而完善的舞台演出体系,即以民间戏班为 外的舞台传播,并以此为例,深化对明清传奇传播多样 主导,文人家班与宫廷承应演剧为补充的传播机制。 由 性的认识。 一、 明末《玉簪记》 的舞台表演 [ ](卷六十四, ) 从目前所存的资料来看,《玉簪记》 自明隆庆四年 家亦曾观看过此剧, 4 4 或许还听过《玉簪记》清 [ ]( ) [ ](卷七十五, ) (1570)创作完成不久, 1 P.210 就已有民间班社演出的记 唱曲文。 4 16 载。 1986 年在山西潞城发现的万历二年(1574)抄本《迎 家班的演出主要出于主人自我娱情及应酬饮宴之 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至少可以证明《玉簪记》 需,主人与所邀同观者都是有着很高艺术修养的士大 的演出已经深入明代社会底层,在这份农村迎神赛社活 夫,故家班演员在演出时必定会全力以赴,做到戏中的 动中供盏演出的曲目里,有“偷诗”“姑阻佳期”“秋江送 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这对《玉簪记》舞台演出水平的进 别”等出目。 ① 高濂的剧本从浙江杭州传到山西偏僻的 步有着不少的促进作用。 农村,时间不过 年。 ② 以明代中国相对落后的交通条 崇祯时期,国势日渐衰微,社会上演剧之风却生机 4 件来看,《玉簪记》 的舞台演出在彼时想必已经相当地频 勃勃。③ 《玉簪记》 仍在士大夫家班中传唱,曾异撰有诗 繁可见。 云:“北曲繁弦缓拍南,歌阑听漏已敲三。 一从错被多情 万历时期《玉簪记》 的演出多以家班的形式进行。 如 误,罢唱《 西厢》 与《玉簪》。” [5 ](P.692) 但更多的是民间演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