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庄公与齐襄阳公关系考述
鲁庄公(公元前705-662年),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六世国王。自从《曹刿论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后, 鲁庄公就成了曹刿的反衬, “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孙绿怡, 《中华文学鉴赏宝典》) 从而认定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 说明他无能;他急于求战, 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这种对鲁庄公的片面的、极不公正的评价, 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出于对历史负责、对鲁庄公负责和对后代负责的原因, 我们有必要对鲁庄公进行全面的考证和作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
《鲁县可以说”
鲁庄公是鲁桓公的长子。桓公六年九月丁卯日生。因与桓公的生日相同, 故取名为“同”。后立为太子。桓公十八年春, 鲁桓公在齐国被齐襄公谋杀。同年夏天, 13岁的太子同即位, 这就是鲁庄公。
桓公十八年春, 鲁桓公不听申繻的劝阻, 执意带着夫人文姜到齐国去。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会见。夫人文姜与齐襄公旧情复发, 勾搭成奸。鲁桓公知道后, 对夫人发怒。夫人就去告诉了齐襄公。这对奸夫淫妇开始密谋杀夫。齐襄公先是宴请鲁桓公, 等到鲁桓公酒醉后, 就派公子彭生抱鲁桓公上车, 彭生乘机折断鲁桓公的胁部, 将鲁桓公杀死于车上。
读过《曹刿论战》, 再来较全面地了解一下鲁庄公, 总是有好处的。
《春秋》记载这件事, 是为了揭露他们的奸情。鲁桓公与齐女 (文姜) 结婚, 是为了重新建立齐、鲁两国前代国君的友好关系。他们的婚姻是政治的需要, 而不是爱情的结晶。文姜本是齐襄公的女弟, 在鲁桓公还没有迎娶文姜夫人前, 齐襄公准备将她嫁给郑国太子忽, 但被太子忽辞谢了。《史记》中称文姜为“妇”而不称“女”。说明她在未嫁鲁桓公之前, 与齐襄公已经建立了比较深的感情, 早已是齐襄公之“妇”了。鲁公子翚到齐国来迎娶文姜时, 齐襄公还破例送姜氏到讙地。但这种个人感情是无法超越政治需求的。爱情之火只能被压制, 但不会熄灭。十五年后, 情人重逢, 旧情复发, 被压制的爱情之火就熊熊燃烧起来了, 但烧过头了。在事后几年里, 她仍然多次与齐襄公在不同的地方私通。
《春秋》没有记载鲁庄公即位大典的事, 因为他的母后文姜没有回国。《春秋》不称姜氏而称夫人, 是因为庄公与文姜断绝了母子关系。可见, 鲁庄公是在羞辱中即位的:作为儿子, 他的母亲的行为让他蒙羞, 父亲被杀使他受辱;作为一国之君, 先君在他国被谋杀, 又“无所归咎”, 更是奇耻大辱。但作为一个年少的新的二等国的国君, 拿强大的齐国和荒淫残暴的齐襄公又能怎么样呢?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鲁庄公, 只能将羞辱、怨恨深深地掩埋在心底。为顾全大局, 只得忍让;为挽回一点面子, 只好向齐襄公“请得彭生以除丑于诸侯”。于是“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 事情就这样了结了。
鲁庄公的“修德待时”
庄公八年的春季, 庄公在太庙前操练士兵。夏季, 鲁、齐两国军队围攻郕国。郕国战败后向齐军投降。鲁国的仲庆建议要攻打齐军。鲁庄公说:“不能这样。我实在没有德行, 齐军有什么罪过?罪是由我引起的。《夏书》说:‘皋陶努力树立德行, 具备了德行, 别人自然降服。’我们还是姑且培养德行, 等待别人降服的时机吧!”秋天, 鲁军回国。君子由此赞美鲁庄公。
按理说, 鲁师联合齐师围攻郕国, 郕国战败后只向齐师投降, 齐国就没把鲁国放在眼里, 有点欺人太甚。仲庆请伐齐师, 也是在情理之中。鲁庄公不但没有同意, 反而将罪过揽在他一个人身上。并且强调务必要培养德行, 等待别人降服的时机。通过这件事, 我们可以发现鲁庄公不在乎一时的名利, 不计较暂时的得失, 要厚积薄发、以德服人。
鲁庄公的“修德以待时”也是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的。
周公旦坚持以仁、德治天下, 颇得民心, 诸侯臣服, 为后人称颂。他的儿子伯禽受封鲁地, 这就是鲁公。鲁公伯禽当初到受封的鲁地去治理, 三年后才来向周公汇报政事。周公问:“为什么来迟?”伯禽回答:“改变那里的民俗, 革除那里的礼仪, 三年才完成, 所以来迟了。”由于鲁公的变革, 鲁国的民俗、礼仪都从周制。周公的仁政、德治思想在鲁国的历代国君中影响很深, 鲁庄公及后来的国君也是如此。到鲁昭公时, 伯禽之治仍然存在。“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 见戴者和, 伯禽之治存焉, 故不可攻。”
从鲁公伯禽到鲁庄公, 已历经十五世, 三百余年。由于历代国君均好义不好战, 鲁国不是很强大, 在当时属二等国。而他的邻国齐国, 还在太公吕尚受封之初, “因其俗, 简其礼, 通商工之业, 便鱼盐之利, 而人民多归齐, 齐为大国。”就在鲁庄公十五年, 齐桓公开始称霸。齐国常常对鲁国虎视眈眈, 几欲灭之。面对强大的齐国, 鲁庄公也只能“修德以待时”。
鲁庄公在政治上以仁、德治天下。在《曹刿论战》中, 从他回答曹刿的三个问题中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