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夏灵武地区出土的旧石新地理分布
1 灵武市东南角
宁夏是中国古代考古的发源地之一。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 (Teilhard de Chardin) 和桑志华 (E. Licent) 在内蒙古和宁夏地区进行古生物和考古调查时, 于灵武县水洞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 编号了5处地点, 并对第1地点进行了首次发掘。1960、1963和1980年该地点又经过三次发掘, 出土了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和动物化石。水洞沟遗址自发现伊始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便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法国学者依据该遗址出土的莫斯特尖状器 (包括一些石器体现出莫斯特修理技术) 、石叶和端刮器等类型将其石器工业发展阶段定位在发达的莫斯特文化和发展中的奥瑞那文化之间。其后, 中西方学者对该遗址多有讨论, 使其成为晚更新世东西方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划分和石叶工业来源等学术问题讨论的热点。
长期以来, 水洞沟是宁夏境内唯一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而水洞沟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也局限于很小的地域内, 这成为研究独具特色的水洞沟文化的渊源和“水洞沟人”的迁徙路线与活动范围的瓶颈, 对概括水洞沟文化的特性和解析其成因形成阻碍。2002年初, 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中国晚更新世人类起源与环境因素”启动, 水洞沟遗址及其所在的宁夏地区成为项目工作目标之一。为此, 该项目负责人高星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罗丰达成合作意向, 并于该年4—5月组成旧石器考古联合调查队, 在宁夏境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野外调查, 在30多处地点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 2003年4月中下旬, 双方再次组成考察队进行调查, 对新发现的地点逐一进行核实, 确认了位于灵武市水洞沟、张家窑、施家窑和固原市彭阳县岭儿村4处旧石器时代地点集中区域内的19个地点, 采集石制品300多件, 动物化石20余件。本文即是对上述两个年度调查结果的初步报告。
2 调查地点和地点
本次田野调查的前期策划始于对宁夏地区1∶50 000地形图的判读, 寻找适于古人类生存并具备第四纪埋藏条件的河流阶地、谷地、山丘和洞穴;结合详细行政区划图和以往哺乳动物化石线索, 考察队确定了灵武地区黄河干流—支流阶地 (重点为边沟沿岸) 、富有黄土地层的彭阳地区、有过细石器线索的中卫地区作为调查路线。前期调查工作采取地质勘探的“之”字型路线策略, 重点考察地形平缓、第四系分布集中、河流发育的地段。走访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和询问当地群众常可获取有用的线索;对因自然或人工因素形成的第四系露头进行近距离勘查是此类调查的有效途径;一旦在低处地表发现文化遗物, 即向高处有地层的部位寻找, 必要的时候进行小规模的试掘, 力求找到石制品或化石的原生层位;发现有价值的地点或线索即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进行定位和坐标标注, 对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地层情况和标本进行记录和描述, 建立文字和图像档案。后期考察时集中了更多的专家、学者, 对新发现的地点进行逐一核实和研讨;对个别地点进行小规模试掘;对各地点文化层和文化遗物的原生性进行判断以评估考古和科研价值, 确定未来的工作重点;对重要地点进行地层剖面详细测绘和描述。
由于后期调查期间正逢“非典”疫情爆发, 中卫之行被迫取消, 引为憾事。
3 地区构造背景及沉积特征
宁夏地处我国地貌三大阶梯中一、二级阶梯转折过渡地带, 境内有贺兰山地、银川平原、灵盐台地、宁中山地与山间平原、宁南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地共六大地貌单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山地迭起、平原错落的格局。地形以丘陵、平原、山地和沙地为主。地形和地貌特征对境内气候和河流发育有着重要影响。本区河流均属黄河水系, 主要有黄河、清水河、苦水河及泾河、茹水河、葫芦河上游等。宁夏第四系的分布占全区面积的80%以上, 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中南部山地和丘陵的河流两岸。
早白垩纪至古新世, 宁夏全区隆起遭受剥蚀;始新世初, 产生新生代断陷盆地, 形成山麓、河流相沉积。始新世末宁夏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 地壳抬升, 发生沉积间断。渐新世时, 银川、中卫—同心、分守岭—渠口、兴仁—海原等断陷盆地继续下沉, 在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红土沉积。渐新世末地壳抬升, 开始剥蚀, 发生短暂沉积间断。中新世初盆地下陷, 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河湖夹河流相的泥岩、砂岩和砾岩。第三纪末期该地区发生了较强烈的构造运动, 造成第三系和第四系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下更新统的砾岩或砾石层不整合在上新统含三趾马的红层之上, 这一不整合关系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河谷地区普遍存在。
第四系分布集中地区银川盆地在上渐新世是一个巨大干旱盆地的一部分, 堆积了巨厚的夹薄层石膏的紫红色、棕红色粘土。渐新世末, 地壳轻微抬升, 湖泊消失, 进入长期稳定, 为地面被准平原化的时期。水洞沟遗址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