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沈阳冰天社流人流人考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沈阳冰天社流人流人考述 冰天社(又称冰天诗集)。清初由函可僧首倡于沈阳结成,其成员基本为清初第一批由关内被谪逐到东北的流人,因而冰天社也是清代东北最早出现的文学社团。 满清王朝迁都北京后,为了巩固其地位,维护其统治,推行了一系列的高压政策。对不利于其利益的言行,采取严厉打击和残酷镇压的措施,其作法之一,便是将十余万众的“减死免等”的罪犯由关内流放到东北去。这其中既有广大的庶民百姓,亦有因抱有与清朝统治者不合作或反抗态度的亡明官绅,有虽已降归清朝,但后来因犯言或文字而获罪者,亦有科场案受牵连的知识分子等。单就文人而言,顺、康、雍三朝,仅有案可查的被遣者,多达数百名。清初的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烟稀少,经济落后,贫瘠荒凉,环境艰苦,被视为令人可怖的“畏途”。而“流人多有贫者,衣装单薄,无以御寒,以罪不至死之人,冻毙道途,殊为可怜。”及至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戍所者,又“既无屋栖身,又无资力耕种,重复困于差徭”,在“苦寒之地,风气凛冽”之中,“颠踣沟壑”者,屡见不鲜,可见流人当时境况之凄,遭遇之惨。清初被遣流人,“初第发尚阳堡……。”尚阳堡在今辽宁省开原县东清河水库地,因而顺治年间,尚阳堡及沈阳一带便成了流人们聚集之处。 这些不幸遣戍的流人文士中,既有在关内就已才名卓著的名士,亦有事迹难考的普通之人,但他们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面对着艰苦环境的重压,大都不忘读书治学,勤于写作,不废吟咏,为后世者留下了数目可观的著作,其中尤以诗歌最丰。正所谓“由来志士,遘此穷途,未有不凭柔翰以消忧,托长歌而申恨者也。”而聚集一处的流人们,频繁交往,咏诗唱和,既寻到互为倾吐衷怀的知音,又排遣颠连困苦生活中酸苦郁愁之情,遇有契机,或召集或自发,以聚会的形式结下诗社。赴会者即为社人,他们在聚会上相互唱和,其诗作由当事者或后人整理刊印而传世。据目前笔者所掌握的有限资料,清代东北文学史上此种形式的诗社,其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大致有七个。对它们的考证、整理、分析、评价工作,是过去几乎未曾开展而今后当努力弥补的薄弱一环。 另一方面,清代东北文学社团的出现亦有历史传统方面的原因。明朝的读书人士以文会友,诗酒唱和蔚为风气。自明嘉靖以来,结社之风已经很盛,至天启崇祯年间达到高潮。当时的士人们诗酒流连,揣摩文章,交流体会,作为考试中举的准备,这种风气直到清初一直延续下来。清初时,战乱频起,社会动荡,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沉浮甚为剧烈,结社就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结社的形式虽仍为以诗会友,诗酒唱和,但内容已不限于读书学习方面,而成了亡明逆臣及因各种原因个人命运发生厄变的知识分子们发泄对满清入侵的不满,对压抑的社会环境的怨恨以及对个人命运不平的聚会。东北的流人文士相当一部分来自江南,虽万里远涉至蛮荒绝寒,但相处相往便自然沿用了其熟悉的方式,而在患难之中,这些同命相怜又有共同思想倾向的人汇集起来,又可以彼此互助,安慰鼓励,抚慰一颗颗在沉重打击下破碎、孤寂的心灵。冰天社之由来及社人诗就明显地带有上述特点。 冰天社结社宗旨,在《千山诗集》卷二十“冰天社诗”榼漫题中开宗明义,是为了“尽东西南北之冰魂,洒古往今来之热血,既不费远公蓄酒,亦岂容灵运杂心,聊借雪窖之余生,用续东林之胜事,”并将冰天社与历史上有名的白莲社相提,曰:“白莲久荒,坚冰既至,寒云幕幕,大地沉沉。”社人诗中也多次提及白社、莲社,显然众人以函可比远公高僧的同时,是将冰天社看成与白莲社相同的远遁一隅,互相唱和,尽抒胸怀的有僧人、学者、文士参加的结社。如“相寻两度忽相思,白莲重开敢后期。”“文章节义浑闲事,何日还题到白莲。”等。流人们将诗社视为自己精神寄托之处,欲继承东林社、白莲社之传统,借社图复,以酬赍志,实为结社之目的。取名“冰天”,既表明社集于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地的自然环境,也寓含着文士流人们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一腔热血终成冰的意味。 冰天社“诗逾半百,会未及三,”即该社前后社集活动只有两次,均为祝寿会。每会分别得诗三十三首,加之函可招诸公入社诗及诸公答诗二十首,共存诗八十六首。“第一会北里,庚寅至前二日,为北里先生悬孤之辰,余首倡为诗,和者僧三人,道二人,士十六人,堡中寄和及后至者八人,合二公子。”此段话为函可所言,“余”即函可自指。函可(1612—1660),字祖心,号剩人,自号榼,俗名韩宗,明末广东博罗人,诸生,明礼部尚书朝日缵之子。青年时尚诗酒意气,交游甚广,“声名倾动一时,海内各人以不获交韩长公子骤为耻。”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世缘立斩,与发同断,”出家为僧。1645年请藏经到南京。在南京期间,编写私史,名曰《再变纪》,记载南明弘光政权的兴亡与各阶层抗清斗争的事迹。后此书被清兵搜出,“当事疑有徒党,”严刑拷打,而函可“但曰某一人自为。”⑩同年底被械送北京,仍旧不屈,誓死不招供他人,最后被流放至沈阳,时顺治五年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