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优先保护等级评估体系的构建
流域内鱼类资源丰富,尤其是在上游地区。作为长江上游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影响,长江上游的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梯级开发对急流流水生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破坏;沿江采砂及河道、航道整治对河岸带陆生及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沿江排污导致的水域污染、水质恶化;过度捕捞对鱼类资源的破坏等等,由此引发了鱼类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加速濒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多样性保护与物种救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确定物种优先保护次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开展物种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国内以往开展物种优先保护的评价多见于对一个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在对鱼类保护的研究方面,刘军首次借鉴植物的分级指标法对长江上游16种特有鱼类进行了定量评价;随后,有漳卫新河口及邻近海域、新疆哈巴河鱼类保护研究等报道。本文在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及近年来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初步构建长江上游受威胁特有鱼类优先保护等级评估体系,并以长江上游干流江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长江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保护规划中的水生态敏感目标、优先保护物种识别以及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1 受威胁物种的选取
长江上游干、支流及湖泊有记录的鱼类共计280余种,其中有124种特有鱼类局限分布于长江上游或者必须依靠上游的生态环境完成生活史。鉴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多样性,有相当一部分鱼类仅有历史分布记录,生物学资料十分有限,因此,在评估优先保护物种时,受威胁种类应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确定了长江上游的46种受威胁特有鱼类,物种的选取满足以下条件:①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IUCN Red List等收录的、已被列为易危以上等级的特有鱼类;② 地方重点保护物种,主要指被列为省级保护对象的特有鱼类;③ 据文献报道,已达到急切需要保护的物种,包括短体副鳅、云南鲴、黑尾近红鲌等8种特有鱼类;④ 满足以上条件的种类,剔除一些高原湖泊特有种,如银白鱼、中臀拟鲿等。46种长江上游受威胁的特有鱼类中,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流江段(宜宾至宜昌)有25种(见表1)。
2 长江上游独特的鱼类优先保护评估体系
2.1 系统层和指标层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上游受威胁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进行定量评估。首先建立评估系统,包括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在参考生物类群优先保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生物学特征以及满足水电开发的保护需求为目标,建立了包括物种珍稀性、物种价值、人为干扰强度等3个子系统组成的长江上游受威胁特有鱼类优先保护等级评估指标体系,并依据科学性、独立性、可行性、简便性等原则选取系统中的各项指标(图1)。
2.2 生物多样性分析
反映物种珍稀性程度的指标包括种型情况、分布范围、资源现状3个。种型情况代表物种种质遗传的稀有性,依据物种所在属情况和属所含种数量进行评价;分布范围反映物种的历史地理分布特征,是物种特化程度和适应性的一种体现,在不考虑种群规模的前提下,地理分布区域越狭窄,种群灭绝风险越高,则珍稀性和特有性越高;资源现状反映物种当前的种群规模大小,种群数量越低,珍稀性越高。本文结合2006年以来长江上游干流江段的捕捞渔获物数据,评价现存资源量的相对大小。
本文选择生态价值、经济价值2个指标,反映物种价值高低。生态价值根据鱼类在群落中的重要性评分;经济价值根据鱼类的经济价值以及人工繁殖、养殖情况综合评分。
反映人为干扰程度的指标包括水利工程阻隔、过度捕捞、水域污染3个,根据受影响的程度,定性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已经评价过的物种,判断依据主要参考《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其他物种则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评估。
2.3 鱼类属性及组成
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根据鱼类的珍稀程度、物种价值和受干扰强度,初步拟定包括8个指标的长江上游受威胁特有鱼类优先保护等级评估体系,见表2。各指标赋值范围为5分(最高级别)到1分(最低级别)。各种鱼类按照掌握数据的情况划分所属类型,得出相应分值。大部分数据来源于长江上游鱼类研究的相关文献、鱼类志,调查报告及研究成果。部分缺失数据的鱼类,用它们的近缘种来替代。
各系统层的价值用各指标分值按以下公式计算(以物种珍稀性为例)。
V珍稀=3∑i=1si/3∑i=1Si(1)
式中,V珍稀为某种特有鱼类的珍稀价值;si为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得分;Si为各评价指标规定的最高分值。
2.4 鱼类优先保护的确定
本文主要采取专家咨询法确定各系统层的权重。权重分配为:物种珍稀性的权重为0.40,物种价值的权重为0.25,物种濒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