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荀子的经济思想.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荀子的经济思想 一一、、荀荀子子生生平平、、时时代代与与历历史史地地位位: 1、生平: (约前313年——前238年 ,赵国人,又名 孙卿或荀卿,15岁 (又说年五十 游学齐国, 是 “稷下学宫”的老资格学者,曾三为 “祭酒” 曾任楚兰陵令,卒于此。 • 荀子的弟子中知名的有韩非、李斯、毛亨、 浮丘伯、张仓等,所以他对汉代的文化学术的 影响很大。 • 《荀子》一共32篇,75183字。大部分是荀子 亲笔所著,少部分是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 整理而成。 22、、时时代代 • 战国后期,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为统一后的帝国设计统制制度和统治理论,成为 各 思想家所面对的问题 • 各 学术思想出现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趋势 33、、历历史史地地位位 • “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 ——谭嗣同 • “二千年间宗 屡变,一皆盘旋荀学肘下” ——梁启超 二二、、荀荀子子的的唯唯物物主主义义思思想想::儒儒道道结结合合 1、 “不与天争职”-尊重客观规律 天 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 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 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 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 ,则天不能 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 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 谓至人矣。 《天论》 2、 “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主观能动性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孰 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 时而使之 !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思物而物之,孰 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 之所以成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天 论》 3、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 其唯学乎。”—— 《儒效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 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於物也” —— 〈劝学篇〉 三三、、荀荀子子经经济济思思想想的的要要点点 11、、荀荀子子经经济济思思想想的的目目标标::富富国国富富民民。。 (1)富富国国必必须须以以富富民民为为基基础础。。 “王者富民, 者 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府库,府库已实, 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进而下漏,入不可以守, 出不可以战,则倾复灭亡可立而待也”。 (2)主主张张在在国国民民财财富富总总量量增增长长的的基基础础上上使使国国库库的的收收 入入和和百百姓姓的的财财富富同同步步增增长长,,将法家富国之学和儒 家富民之学统一和协调起来。 •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 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 得 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 《富国》 •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 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 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 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 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 仁圣贤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 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 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 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 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 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 《富国》 (3)富富国国富富民民的的手手段段

文档评论(0)

王小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