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icc和cvc应用于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
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化疗。临床上,中心静脉置换管(rcc)和中央静脉置换管(picc)用于每周导入的中心静脉置换管。CVC为经锁骨上、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途径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但对于这两种置管方法在化疗药物使用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究竟何种更优,目前尚无定论,因此,有必要运用Meta分析法对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定量的综合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数据和方法
1.1 研究终点指标
(1)研究类型均为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临床对照试验;(2)用药目的均为使用化疗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3)研究结果中必须有2个及以上研究终点指标的统计分析,研究终点指标包括: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局部动静脉损伤率、血肿发生率、误入动脉事件发生率、堵管发生率、脱管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导管渗漏率、导管局部感染率、脉管炎发生率、导管漂移率、留置时间共14项。
1.2 数据库和检索索力
(1)由两位评价员独立检索并交叉核对,遇问题时进行讨论解决;(2)文献均采取计算机检索,检索的数据库包括: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西文会议全文及Cochrane图书馆;检索年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09年7月;文献检索的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3)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回溯检索。
1.3 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两名评价员先通过独立阅读题目、摘要选择相关文献并阅读相关文献的全文,然后再对纳入研究的每篇文献按照Jadad量表进行研究方案质量评价,如遇不一致,通过讨论解决。
1.4 交叉核对,并进行交叉核对
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输入RevMan 4.2软件,并进行交叉核对,如有分歧,通过讨论或向第三位研究者咨询解决。提取的资料包括研究病例数、操作例次、上述14项研究终点指标。
1.5 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
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首先采用Q 统计量检验法对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当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反之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研究终点指标包含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两种类型,分别计算OR值与95%可信区间(CI)。
1.6 发表依赖的评估
采用倒漏斗图检验分析是否有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搜索结果与质量分析
2.1.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英文文献初次检索未获取相关文献,中文文献初次检索得到37篇文献,按照以上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未再检出相关文献。按照排除标准排除15篇,最终有22篇纳入分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纳入文献共包含病例2 440例,操作2 943例次;有19篇文献给出了具体男女病例数,男性1 315例,女性831例;肿瘤种类因各研究差异较大,故此处未做统计。
2.1.2 整体得分:相对于现代判决时,全球总体得分较低,呈“双轨”的格局
根据Jadad量表评价结果,本次研究纳入文献的整体得分较低,5篇为2分,17篇为1分。22项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均没有使用盲法,部分文献虽提到使用随机分组,但是未说明具体实施方法。
2.2 并发症的统计分析
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中PICC和CVC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局部动静脉损伤率、血肿发生率、误入动脉事件发生率、堵管发生率、脱管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导管渗漏率、脉管炎发生率的异质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两组的导管局部感染率、导管漂移率、留置时间的异质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
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CVC组,PICC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操作时间短、留置时间长、血气胸发生率低、血肿发生率低、误入动脉事件发生率低、脱管发生率低、导管局部感染率低,但血栓发生率与脉管炎发生率却高于CVC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局部动静脉损伤率、堵管发生率、导管渗漏率、导管漂移率四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1 次穿刺成功标准
有19个研究共2 181病例次比较了PICC与CVC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是指一针见血或3次以下皮下探刺。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 =4.39,95%CI (3.21,5.99)],提示PICC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CVC组。
2.2.2 操作时间的确定
本次Meta分析共有4个研究提供了两组的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操作时间是指从消毒皮肤开始到穿刺成功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500题带答案.docx VIP
- 虚拟语气专项练习(附答案).docx VIP
- 深入了解胰岛素PPT课件.pptx
- GB_T 4728.2-201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_ 符号要素、限定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pdf
-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轻质隔墙施工方案ALC板、NALC板.docx
-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2课时说课人教版.ppt
- 2020 生态环境保护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定.doc
- 《高血压危象护理》课件.pptx VIP
- 《GBT 13894-202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液位测量 手工法》最新解读.pptx
-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