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峰煤矿主要水害成因分析
1 阴山山地采区开采
太原东山东峰煤矿有限公司是太原东山煤矿有限公司的一部分。2009年,由太原东山煤矿有限公司和太原市万桂林煤矿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勘探能力为60万吨。
该矿位于太原西山煤田随老母详查勘探区北部, 北部与孟家沟煤矿 (关闭) 相邻, 东部与火烧洼煤矿 (关闭) 相邻, 东南部与师家山煤矿 (关闭) 相邻, 南部与扫石煤矿 (关闭) 相邻, 西南部与古交石鑫联营煤矿相邻, 西部与古交市千树坪煤矿 (关闭) 相邻, 西北部与邢家社村煤矿 (关闭) 相邻, 见四邻关系图1。该区地表为侵蚀性黄土、基岩中山区地貌, 沟谷和山梁相间分布, 地形比较复杂。
该矿自2009年兼并重组整合后未进行生产, 全井田8、9号煤层划分为两个采区进行开采, 即在井田南部为一采区, 主采8、9号煤层, 井田北部为二采区, 主采9号煤层。一采区设计7个回采工作面, 二采区设计4个工作面。
2 顶板裂隙水对矿井生产影响不
东峰煤业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不存在带压开采。根据整合前煤矿开采情况, 井下顶板淋水很小, 通过正常排水, 顶板裂隙水对矿井生产影响不大。主要水害隐患来源于上部煤层及同层采空区积水、井田周边小煤矿积水、大气降水。
3 采矿区的水文特征
3.1 地下主副产系在地层边界
本井田位于晋祠泉域浅埋径流区北部, 富水性较好, 总体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径流。本井田奥灰水位推测标高为850-854m。
北部、西部边界:在井田北部、西部太原组以上地层均有出露区, 其外围有奥陶系地层出露, 成为井田煤系及奥陶系岩溶水的补给边界。
东部边界:由于地层倾向东南, 地形上西北高东南低, 东部无断裂, 为含水层排泄边界。
南部边界:井田南部边界为随老母北断层, 属区域性大断层, 走向北东—南西—南西西, 倾向北西—北北西, 倾角85°, 落差80m, 井田内断层走向延伸长度为2000m左右, 为正断层。
3.2 主要包括
3.2.1 砂粒及泥沙混合物
井田内零星分布于沟谷内, 岩性为风化砂粒及泥沙混合物组成。该含水层一般透水而不含水, 含水层连续性差, 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该含水岩组富水性差。
3.2.2 含水层组结构
本含水层组由山西组、上、下石盒子组地层中的多层细、中、粗粒砂岩组成, 为碎屑岩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富水性大部均弱, 向东南靠近随老母北断层带附近有所增强。水位标高:1004.21-1063.15m单位涌水量q为0.00067-0.0075L/s.m, 渗透系数k为0.0012-0.0526m/d。
3.2.3 k胶凝剂与k保障
为井田内煤系地层主要含水层之一, 无供水意义。由L1、K2、L4三层石灰岩组成, 以K2石灰岩最厚, 平均6.38m, L1平均1.52m, L4平均1.05m。单位涌水量q为0.003L/s.m, 富水性弱, 渗透系数0.006m/d, 水位标高1080.0m, 水质类型为SO4·HCO3-Ca·Na型。
3.2.4 冀家沟村地下水
O2为井田内主要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富水性不均一, 含水层的富水性与埋藏深度有密切关系, 埋藏愈浅, 岩溶裂隙愈发育, 富水性也愈好。距井田东北部相邻的冀家沟村约2.5km处, 有一奥灰水井—冀家沟村深水井。该水井井深500m, 水位埋深200m, 水位标高860m, 出水量50m3/h, 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 矿化度0.79g/L。本井田奥灰水位推测标高为850-854m, 奥灰水流向自西北向东南。
3.3 主要隔水层
3.3.1 地层隔水层
主要由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等组成, 夹不稳定的薄煤线、不稳定石灰岩等, 平均厚度约30.00m, 系奥陶系中统岩溶水与太原组地层之间的良好隔水层。
3.3.2 太原市群和山西省群之间的划分水层石炭系
相间于各灰岩、砂岩含水层间的厚度不等的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可起到层间隔水作用。
3.4 区层露头、井田内地层和地下水
奥陶系溶裂隙含水层组在本井田内均无出露, 但在井田外北、东北部有出露, 其补给、径流、排泄同于区域情况。
石炭系地层及煤层露头主要出露于井田东北及西部, 二叠系碎屑岩类含水层组的上部地层在井田内大面积出露, 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沿层间径流, 在浅部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 二者互为补给关系, 主要以泉水的形式排泄。煤矿的矿坑排水和民井开采亦是其主要排泄方式。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 除蒸发及渗透补给下伏各地层外, 主要在沟谷中呈泉水或渗漏排泄。
4 矿山充水因子及水害分析
4.1 主、副井、风井
井田内无常年性地表河流, 仅雨季沟谷中有短暂洪水排泄, 井田地形坡度较陡, 有利于自然排水, 入渗补给地下水条件差。冀家沟和六大沟属于汾河的小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