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策略初探 论文.docx

“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策略初探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减”背景下 ——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策略初探 摘要:在全国各地“双减”政策如火如荼落地的背景之下,中考复习仍是无法“减”去的一道考验。如何帮助学生处理好减负与升学之间的“矛盾”关系,就成为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当下的教学中必须思考和有所举措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双减”政策对于中考复习的重要意义入手,探究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科特点、培养目标等,总结中考复习策略,帮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响应“双减”政策的同时,为学生的复习“提质增效”提供可行的建议,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 关键词:“双减”,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策略。 一、“双减”政策的落实对于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复习的影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旨在提升学校教书育人水平的同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教育。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科技实力雄厚、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很难不是一个国民受教育程度也较高的国家。不仅仅是国家,中国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趋加深,让孩子接受更好更优质的教育,逐渐成为中国家长们的共识。于是乎,各种奥赛竞赛班、“小升初”“初升高”衔接课应运而生,家长们不惜掏空口袋,也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教育的不公平也由此诞生:有钱人接受更好更优质的精英教育,一般的工人阶级只能接受普通的大众教育。长此以往拉开的不仅仅是贫富差距,更是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双减”政策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举国之力促进教育公平,也表明让同龄孩子接受平等而优质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乃至国家都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意见》的第十八条“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明确指出: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2022年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一年,各地为响应新政策的号召,纷纷在中考试题设置方面有所改变,考试情况也相较往年有了很大改变。以2022年合肥市区各分数段人数来看,仅700分以上有2008名考生,相较于2021年同分数段增加了300余人,得高分相对容易了,但竞争也越来越大了,如图1、图2。通过分析各科试卷不难发现其中的相似点:试题难度普遍降低,偏题怪题少了,大部分题目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无疑,随着“双减”的稳步推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巨变逐渐到来,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了,单纯为了提分的教学方法也终将被淘汰。 “双减”政策注定开创新的中考复习模式:对毕业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不必再把重心放在逼着学生们死记硬背和追求偏题难题怪题上,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去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对毕业班学生而言,可以适当缓解学业压力,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减少课外补习负担,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良性竞争当中。当代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曾在《三松堂自序?四十年代》一书中写道:社会上一些特别重大的事,其意要经过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够看得出来。“双减”政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意义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沉淀期才能完全显现。如今的中考依然维持着筛选的功能,“双减”又要求学校教育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了无数中学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作为毕业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摒弃以往复习模式中与新政策不相适应的部分,创新复习方法,布置高质量的复习任务,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让九年级教学不仅仅以中考升学为目的,更为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服务,为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复习现状 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充分的了解,尽可能删减课堂中不必要的环节,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量,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1]但目前,一线的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堂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被动接受知识 德国哲学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赫尔巴特肯定学习兴趣对于教学的特殊意义,认为它是教育性教学的中间目标,只有多方面的兴趣才能给予意志以必要的内在自由,学生才可以用正确的观点去支配自己的行动。然而,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态势,九年级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各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尤其是像道德与法治这样枯燥生硬的文科,学生们更是没有精力去深究,为了节约时间在主科和理科上争分夺秒,对于道德与法治,毕业生们便是尽可能地做到“省时省力”: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让做什么题目就做什么题目,不愿浪费一分一秒去钻研和实践。学生们缺乏正确的兴趣动机,长此以往,与“双减”的要求大相径庭,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