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牡丹亭》演出考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牡丹亭》演出考述 在明清戏曲的舞台上,《牡丹亭》是一部流行的戏剧,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名卿巨贾和普通百姓均可以欣赏到《牡丹亭》的演出。本文试图通过演出场所和班社的不同,简略论述一下这一时期《牡丹亭》的演出情况。 一、 家班表演的艺术创造 厅堂演出主要包括家班的演出和职业戏班的堂会戏。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明代家班出现于正德年间,万历至清初,既是家班演出的鼎盛期,也是文人疯狂迷恋昆曲的时期。当时的士大夫或略有财势之家大都蓄有家班,或供主人声色之娱、应酬饮宴之用,或满足主人编剧、观剧之瘾。潘之恒在《情痴》一文中写道“临川笔端,直欲戏弄造化。水田豪举,且将凌轹尘寰,足以鼓吹大雅,品藻艺林矣。不慧抱恙一冬,五观《牡丹亭记》,觉有起色。信观涛之不余欺,而梦鹿之足以觉世也。”观看《牡丹亭》的演出居然可以愈疾,可见当时士大夫对《牡丹亭》的痴迷程度。 家班曾经是昆曲演出的主力军,很多家班都演出过《牡丹亭》,比较著名的有明代王锡爵、钱岱、吴越石、王永宁、邹迪光等人的家班。据清初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记载,太仓王锡爵的家班演出过《牡丹亭》,“其《牡丹亭》曲本尤真挚动人……世或传云刺昙阳子而作,然太仓相君实先令家乐演之,且曰:‘吾老年人,近颇为此曲惆怅’。”《牡丹亭》为刺昙阳子而作的记述,未必可靠,然王氏家伶演出过《牡丹亭》,作者间介:刘淑丽(1974-),女,山东烟台人,文学博士,烟台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却是肯定的。万历年间,常熟钱岱家班也常演《牡丹亭》。据梧子《笔梦》说,《牡丹亭》是钱岱家的女伶所擅长的十部传奇之一,“冯翠霞之《训女》、《开眼》、《上路》等尤为独擅”。钱岱曾为张居正所赏识,累擢御史,三持斧钺代巡,四典乡、会试,故旧门生极多,是个颇有势力的人物。吴江沈的家班,演出过由沈改编过的《串本牡丹亭》,即《同梦记》。吴三桂之婿王永宁的家班也演出过《牡丹亭》: 丽人演《牡丹亭·惊梦》、《邯郸梦·舞灯》娇艳绝代,观者消魂。 戚里风流晋卿,西园重集阖闾城。清歌妙语红红丽,细骨微躯燕燕轻。惊梦杳,舞灯明,疏桐缺月挂三更。温柔乡里神仙降,十斛真珠满地倾。 红红和燕燕是王氏家班的女伶,一个天生丽质,能“清歌妙语”;一个“细骨微躯”,身轻如燕。由她们表演《惊梦》和《舞灯》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因此,她们塑造的舞台形象“娇艳绝代,观者消魂”。邹迪光是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副使,提学湖广。罢官后,筑园亭,蓄戏班,征歌度曲。他家的几个戏班,都是昆曲班,与申时行、张岱家班,齐名于明末。邹光迪的的文集《调笑庵稿》中也有演出《牡丹亭》的记录:“所为《紫萧》、《还魂》诸本,不佞率憧子习之,以因是而见神情,想丰度。诸童搬演曲折,洗去格套,羌亦不俗。”明末朱隗《鸳湖主人出家姬演〈牡丹亭记〉歌》在提及邹迪光的家班时云: 鸳鸯湖头飒寒雨,竹户兰轩坐容与,主人不惯留俗宾,识曲知音有心许,徐徐邀入翠帘垂,扫地添香亦侍儿,默默灯欲,才看声影出参差,氍毹祗隔纱屏绿,茗炉相对人如玉,不须粉项与檀妆,谢却哀丝及豪竹,萦盈澹荡未能名,歌舞场中别调清脆,态非作意方成艳,曲别无声始是情,幽明人鬼皆情宅,作记穷情醒情癖,当筵唤起老临川,玉茗堂中夜深魄,归时风露四更初,暗省从前倍起予,尊前此意堪生死,谁似琊王伯舆。 邹迪光让家伶从想象人物的“神情”、“丰度”入手学演《牡丹亭》,因而其家伶“搬演曲折,洗去格套”;“茗炉相对人如玉,不须粉项与檀妆”,是说家伶外表清雅脱俗,绝不以浓艳的扮相娱人,讲究自然大成;“谢却哀丝及豪竹,萦盈澹荡未能名,歌舞场中别调清,态非作意方成艳,曲别无声始是情”,点出家伶表演讲究唱功,歌唱注重情感的抒发,演出的风格趋向于雅;“主人不惯留俗宾,识曲知音有心许”,表明家班的观众群都是识曲知音、善感而多情的行家,并非凡夫俗子。《牡丹亭》的演出将主人邹迪光、家伶和宾客串连成一个和谐的集体,他们相互配合,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艺术再创造。 戏曲评论家潘之恒,曾在南京吴越石家和丹阳太乙生家多次欣赏《牡丹亭》的演出。在《情痴》一文中,他形象而详尽地描述了吴越石与太乙生两家家伶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才能: ……同社吴越石家有歌儿,令演是记,能飘飘忽忽,另翻一局于缥缈之余,以凄怆于声调之外。一字不遗,无微不极。……又见丹阳太乙生家童子(亦史)演柳生者,宛有痴态,赏其为解。而最难得者,解社丽娘之情人也。夫情之所之,不知其所始,不知其所终,不知其所离,不知其所合。在若有若无,若远若近,若存若亡之间,其斯为情之所必至,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后情有所不可尽。而死生生死之无足怪也。故能痴者而后能情,能情者而后有写其情。杜之情痴而幻;柳之情,痴而荡。一以梦为真,一以生为真。惟其情真,而幻、荡将何所不至矣。二孺者,蘅纫之江孺、荃子之昌孺,皆吴阊人。各具情痴,而为幻为荡,若莫知其所以然者。……江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