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主岭市猴石村汉墓发掘简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公主岭市猴石村汉墓发掘简报 猴石村位于公正岭市以南12.5公里处,隶属20多个子市。1986年7月,当地农民在村西的山丘上采石时,发现了1座古墓。随后,在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二十家子镇委、市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由市文化局的文物工作者,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共获出土文物36件,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一 墓葬形制及随葬品 墓葬在猴石村八社屯西0.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上。该山属大黑山的余脉。村的东南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地势逐渐平缓,为松辽平原的一部分。往西6公里有东辽河由北向南蜿蜒流去,向南不远有一条小溪淙淙流过。这一带群山环绕,丘陵起伏,河溪交错,沟壑纵横,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墓葬的形制,即在长方形竖穴土坑内,用不规整的石块垒砌墓壁,墓底铺有石板,墓顶用一块大石板封盖,顶盖石略大于墓口。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墓长2.10、宽1.60、深1.84米。此墓顶盖石由于取石已被击碎。 在清理墓内填土至28厘米时,发现一层零散的炭块,炭块厚度为1.5~2厘米。距墓口80厘米时,在西部中间发现有鸭形陶壶1件,两侧各置四耳陶杯1件;中部依次排列铜刀6件;东部放铜斧1件,铜镞1件,铜泡1件,小陶盅4件。在近墓壁边缘有一周炭块遗迹。清至墓底,于西部中间发现有3颗人的牙齿。牙齿西侧有陶壶1件,两侧有双耳陶杯1件,单耳陶杯1件;中部有高足盘、陶盘、石球各1件;东部有陶纺轮3件,陶壶1件。靠近墓边处仍有一周炭块。 这座墓葬中的随葬品,不只见于墓底,而是分层进行埋葬,这可能是合葬现象。于墓壁边缘所见之木炭,应该是一种葬具,在入葬时被火焚烧。墓内上部散布的炭块,可能与葬俗有关。 二 型陶瓷比例结构 墓内出土器物,分陶器、铜器、石器等类。 陶器18件。器形有鸭形壶、长颈壶、四耳杯、双耳杯、单耳杯、盘、盅、纺轮等。均为夹砂陶。胎质较为坚硬,呈深灰和橙黄两色。器物表面大多经磨光,有黑黄色或褐黄色,亦有少数因火候不匀出现橙红色。均手制,泥条盘筑后再用手抹平。器物大部为素面,仅有少量器物饰圆戳点纹。器物形体均较小,有一部分应属冥器。 鸭形壶1件。器形近似鸭身形,无首足。上部为竖直圆筒颈,上粗下细,略呈喇叭状。器身呈椭圆形,两侧各有一扁横耳,形似双翼,后部有一短尾。腹下部内收后成假圈足。泥质夹细砂黄褐陶。器表通体磨光。胸、背与尾部为黑褐色,颈、腹与底部呈黄色。此壶造型独特,制作细致。目前尚属首次发现。通高13.6、口径5.6、底径6厘米(图一)。 陶壶1件。侈口,圆唇,斜直径、鼓腹、平底。夹砂黑黄陶。通高14、口径9、底径7厘米(图二,1)。 长颈小壶1件。口微敞,细长颈,鼓腹,平底。夹砂黑褐陶。通高6.4、口径3.3、底径2.9厘米(图二,6)。 四耳杯2件。口微敛,腹略弧曲,高圈足,腹部饰有四个乳丁耳。夹砂黄褐陶,通体磨光。通高5.6、口径4.6、底径3.6厘米(图二,12)。 双耳杯1件。口微敛,腹微弧,上部饰两小板耳,圈足。夹砂黄陶。器表经磨光,器壁较厚。通高6.8、口径6.5、底径4.1厘米(图二,9)。 双耳小杯1件。敞口,腹壁斜直,饰两乳丁耳,平底。夹砂黄褐陶。通高3.7、口径4、底径2.4厘米(图二,8)。 单耳杯1件。敛口,腹微鼓,上部饰一鼻形耳,平底。口沿外缘饰一周圆形戳点纹。通高8.2、口径6.3、底径4.1厘米(图二,4)。 单耳小杯1件。敞口,斜直壁上有一瘤状耳,平底。夹砂黄褐陶。通高3.5、口径4.3、底径2.7厘米(图二,2)。 高足盘1件。敞口,斜直壁,高圈足。夹砂黄褐陶。通高3、口径5.2、底径3、足高1.1厘米(图二,3)。 小盘1件。敞口,壁微弧,浅盘,平底。夹砂黄褐陶。通高1.8、口径5.8、底径3.8厘米(图二,7)。 小陶盅4件。形状各有不同。 直口陶盅方唇,壁略弧,圜底。泥质细砂陶。陶色为浅黄。通高2.6、口径2.1、厚0.4厘米(图二,11)。 侈口陶盅尖唇,口微侈,壁微曲,平底。夹砂黄褐陶。通高3.5、口径2.6、底径2.6厘米(图二,5)。 敞口陶盅圆唇,壁微斜,圜底。夹砂黄陶。通高2.5、口径3.2、厚0.5厘米(图二,13)。 敛口陶盅圆唇,壁弧曲,平底。夹砂黄褐陶。通高2.9、口径1.5、底径2厘米(图二,10)。 陶纺轮3件。形制基本相同,呈算盘珠状。颜色有黑、黄褐、浅黄3种。其中1件,器身上下各戳印一周6个小圆。直径3.3、孔径0.6厘米(图二,16)。 铜器11件。有斧、刀、凿、镞、镯、泡等。 斧1件。顶部作椭圆形銎,上部有周凸棱,两侧弧曲,呈束腰形,侧面有铸造时留下的竖道凸棱。两面带刃,刃部微弧。器身似有网纹。青铜范铸。通长4.5、上宽2.4、下宽3.2厘米(图三,6)。刀 刀6件。形状基本相同。背与刃部内弧,呈弯月状。脊厚刃薄,无环首。均残断。残长9.8厘米(图三,1)。 凿1件。顶部为椭圆形銎,身为四棱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