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朝云南兴修水利建设述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雍正朝云南兴修水利建设述略 清朝雍正政权时,他决心制定,威权工程重视人才选拔,大力解决官员管理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制定生产发展制度。雍正三年冬天,他被任命为云南省省长,并被任命为云南省省长。四年,授鄂尔泰云贵总督,十年正月,内召到京,官拜大学士,军机大臣。鄂尔泰,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他正直忠君,不阿权贵,是一个有才干的大臣。在云南督政期间,鄂尔泰坚决执行雍正帝的政策,适时提出改土归流的政策,并积极推行,在客观上起到了巩固边疆、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在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同时,鄂尔泰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并就云南山多、沟泉河流交叉的地理特征,筑坝浚河,开灌良田,为云南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拟就该时期内云南部分地区兴修水利建设的情况作一简述。 昆明县:滇池在昆明县城南,一名昆明池,一名滇南泽。《元史.地理志》记载:“昆明池五百余里,夏潦必冒城郭。”另有“盘龙江、银稷(汁)河、白沙河、宝象河、马料河、海源河”等六河。亦载各河旧时也修筑有闸霸,但是,“水则患潦,而附城居民,潦之患胜于旱,故疏洩稍不当,则民有其鱼之害。而田园庐井尽叹沦。”昆明地区水系自元代就曾多次修筑疏浚,到清朝康熙二十一年、二十七年、四十八年就有过几次大的兴修治理。到雍正三年,总督高其倬主修了海口及六河,七年和八年,总督鄂尔泰、巡抚张允随、水利道黄士杰主修海口,对盘龙江等河进行了疏浚,添修石岸,铲平老埂、牛舌洲、牛舌滩,并筑坝隔绝晋宁河水,不使倒流,在石龙坝下另开引河。十年,修浚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明通河、马弱河、白沙河诸河,增修石岸、闸霸、桥洞,并酌定岁修银二百两,用则报销,不用则存贮,以备大修之需。昆阳、海口增设水利同知一人,驻扎海口,常川巡察,遇有壅塞,不时疏通,或冲塌立即堵筑。昆明地区水利的兴修,保证了数十万顷田亩的灌溉。 嵩明县:有阳林海,又名嘉丽泽,位于城东南二十里,“夏秋水涨时面积约十万余亩,春冬水涸则分为二泽,一名清水海,一名八步海,面积共三万余亩”。(卷5,舆地)流入清水海之河,东有白龙河,南有玉龙河。汇于八步海的有西冲河、莲花河、弥良河、福佑河、龙巨河、匡郎河等六河。八河汇聚阳林海,海水出河口入车翁江,再下牛拦江,直贯金沙江。汇于阳林海之各水大小不一,其源流亦远近各异,且河湾迂曲,去水甚缓,停留沙石、壅塞咽喉,缘四面皆山,中央低洼,而出口仅有一道,每当洪水涨发时,“沿海之村庄,园墓隄埂道路与稍低禾田,俱一变而为波涛汹涌,鱼鳖游戏之场所”。(卷3,农政)“海边四十八村已成田亩,半行淹没,历为民患”。雍正六年,鄂尔泰督滇,鉴于灾祲频乃,奏拔库款疏浚。经过详加察访,海水深止二三尺,若改疏河道,由刀家屯、龙喜村并挖二里,直通河口,使新旧两河并泻,水势畅流,不独四十八村可免水涝,周围五十余里草塘均可开垦为良田。随委员会勘,于是年各士民踊跃出夫,仅资给口粮,工程于当年报竣。又,嵩明州宽郎河位于州东三十里,该河流至吉矣龙,一分为二,东灌效古里田,西灌日足里田,俱流入杨林海。但日足地低,水直易行,潦则受淹;效古地高,得水甚微,旱则受涸。雍正八年,鄂尔泰檄知州苏曝同寻甸知州崔乃镛相度地势,于吉矣龙分水上流里许水势均平处,另开子河,引流入效古分水旧道。 宜良县:洼地多淹,高地无水,旱涝不均,有需调剂。“清雍正七年,鄂文端公以县辖高田缺水,洼田受潦,檄知县邢恭先,审度形势,新开子渠,高下皆利”。复委员复勘,开新河渠五道:一、在城东北五里五百户营之南,开了约长五里河一道,通大池江;二、在城东三里龙王庙北,旧时多积水,开长约四里河渠一道,以泻积水,流入大池江;三、在龙王庙南,为北来群水所汇,开泻水河十里。以“宣洩诸水,使无漫溢”,免除水患;四、在城南二十里,此地名干墩子,绿地无水,一望平衍,废为弃土。于大池江边挖掘一水门,开河一条,引肥水灌田,得以丰收。五、在城北二十里,江头村起,开引河一道,因地形渐高,水势难上,殊无益灌漑。复议,自胡家营北面,接旧河另开一道,约长五六里,甚有裨益,于农隙兴工,约第二年春可报竣。 临安府(今建水):在城南有泸江一水,发源于石屏州之异龙湖、旷野河,城西南之塌冲河,城南象冲河,郡城各沟渠之水,皆汇于泸江,以赴岩洞。岩洞地处城东二十里,为泸江一水归宿之所,伏流三十余里,出阿迷州入盘江,“凡七十里田亩咸资灌溉”。然而,因洞口洞低,石埂十三重,阻水不能直泻,每遇夏秋,暴雨奔湍四溃,田庐淹没。虽经前人几经“修筑、杂植树木”,终因“两埂尚薄,时修时决”。雍正三年,知府栗尔璋加意修筑。七年,知府张无咎清出椿柞田、习备椿石,与总镇张应宗,知州祝农,捐俸以继不足。八年春,文武等官员分界督修,凿石疏河、培埂密植柳树,“自泸江至岩洞堤岸,八百一十丈,自塌冲二河至三河口堤岸、四千三百七十五丈,并造桥、钉椿控浅,一并筑修”。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