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聚氰胺在奶牛体内代谢途径的研究
三聚氰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与羧胺结合生成三聚氰胺-甲基酯。该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具有锁定、防水、耐寒、耐老化等功能。广泛应用于木材、纸浆、医药等行业。2007年以来,美国发生多起宠物猫、狗中毒死亡事件,并初步认为宠物食品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导致猫、狗中毒死亡的原因。美国农业部通过试验证实三聚氰胺不会在禽体内累积并可快速代谢排出。另外有研究表明,当猪肉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不超过50 ng/g时,猪肉是能安全食用的。国家规定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高于2.5 mg/kg时,牛奶也可以饮用。发生于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已经过去1年多,在此期间,国内外已经对三聚氰胺在奶牛体内的代谢以及牛奶中的残留做了一些研究,但对三聚氰胺下脚料的研究较少。三聚氰胺下脚料是指化工行业生产三聚氰胺所剩下的一些副产品,其中除了三聚氰胺外还含有三聚氰酸等高含氮化学物质,含氮量较高(约为38.78%)。泌尿系统是机体排除三聚氰胺的主要途径,单独饲喂三聚氰胺或三聚氰酸时,一般不影响动物的肾脏功能,但同时饲喂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时,两者结合会生成结晶阻碍肾脏功能,造成动物机体器官的损伤。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三聚氰胺下脚料中三聚氰胺在奶牛体内的代谢与排出规律、转化到牛奶中的效率以及对奶牛安全的评估,为全面揭示三聚氰胺对奶牛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聚氰胺下脚料大豆
根据年龄、体重、泌乳期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从中国农业大学小牧场试验基地选取5头健康、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素设计方法,分3个阶段进行试验,每个阶段都是相同的5头牛,同一阶段饲喂相同水平的三聚氰胺下脚料[由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提供,含氮量为38.78%]。根据等氮替代的原则,三聚氰胺下脚料的添加水平设计为0.516%、0.860%、1.204%,分别代替精补料中3%、5%、7%的豆粕。奶牛全天应采食的三聚氰胺下脚料总量在晨饲时一次性饲喂完毕,每个阶段试验期10 d,前7天为预试期,后3天为采样期。试验在中国农业大学小牧场试验基地进行,为方便粪尿采集,试验奶牛在采样期采用拴系式饲养,定时饲喂,自由饮水。
1.2 精补料、微生物和芦
试验饲粮参照《奶牛营养需要与饲料成分》(2007版)进行配制,由混合精料(每头奶牛每天的精补料采食量为7.5 kg)、苜蓿和芦苇组成,苜蓿和芦苇按1︰1等重混合。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血样、尿样的采集
为了避免静脉采血对奶牛造成的应激,采样期前2天在奶牛采食含三聚氰胺下脚料饲粮后的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瘤胃液(采食后0、1、2、4、6、9、12 h,分别记为h0、h1、h2、h4、h6、h9、h12)、奶样(采食后0、6、12 h)、尿样(采食后0、3、6、9、12 h)、粪样(采食后0、6、12 h),并将2 d同一时间点的样品混合后进行测定,颈静脉采血安排在采样期最后1天进行,分别在奶牛采食含三聚氰胺下脚料饲粮后0、6、12 h进行。
将采集的瘤胃液加入1~2滴50%硫酸进行固氮处理,2 500 r/min离心后取上层清液,冷冻保存待测;将采集的奶样加1滴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防腐,冷冻保存待测;将采集的粪样混合均匀,每100 g粪样加10 mL 10%酒石酸防腐固氮,风干粉碎待测;将采集的尿样加10%稀硫酸进行固氮处理,冷冻保存待测;将采集的血样用1%肝素钠抗凝,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冷冻保存待测。所有待测样品送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测定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浓度,检测方法采用文献中给出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残留浓度的测定
从表2可以看出,瘤胃液中三聚氰胺残留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上升后降低,瘤胃液中的残留浓度的峰值出现在采食后1 h。在采食后9 h瘤胃液中三聚氰胺残留浓度与采食后0 h差异不显著(P0.05)。从表3可以看出,三聚氰胺残留浓度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2.2 血液残留浓度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血样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先上升后降低,并且在采食后6 h时达到峰值,但血液中残留浓度并不随采食后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显著变化(P0.05)。血样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浓度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逐渐上升,1.204%添加组显著高于0.516%添加组(P0.05),0.860%添加组与1.204%和0.516%添加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2.3 采样时间点的限制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采食后12 h内,奶样中三聚氰胺残留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由于受挤奶次数的限制,没有足够多的采样时间点,所以并不能说明牛奶中残留浓度最高出现在采食后12 h,但各采样时间点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