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地区妈祖信仰与台湾的文化交流.docxVIP

闽台地区妈祖信仰与台湾的文化交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台地区妈祖信仰与台湾的文化交流 福建省拥有28个县(市、区),面积广泛,面积4.93万公里。历史悠久。事实上,这一制度的发展始于汉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近千年来妈祖信仰深入人心,先后建设天后宫妈祖庙或奉祀妈祖神像的庙宇约170座。从总体上来看,妈祖信仰是溯闽江而上的,落脚点的第一站便是闽江江之头的延平古城,而后由延平沿溪流向北、向西发展,分别溯建溪、富屯溪和沙溪以及尤溪而上,遍布于古延平、建宁、邵武三府所辖区域和汀州府的部分地区。历史以来,该区域每县至少都曾建有一座天后宫妈祖庙,而多者则达到20座,真可谓洋洋洒洒,赫然可观。 妈祖信仰在南平、三明的分布有明显区别于沿海的特点:一是依溪流而发展,傍溪而建宫庙;一是凡有宫庙处皆有码头,或为船泊码头或为木竹排码头;一是宫庙与会馆相伴相生,宫庙即会馆或会馆即宫庙;一是船排或设神龛,形成流动而专属的殿宇。2006年以来,笔者在闽江上游南平、三明二市所辖的这片土地上进行田野调查,看到了也听说了一些有关妈祖信仰的传说故事,却与别处的传说故事颇有不同,具有较独特的山区特色和研究的价值意义,于是收集整理、研究分析如下。 一、 天后故事,官绅百姓解难 闽江上游妈祖神灵显圣的传说,与沿海传统的妈祖传说较相近,是属于神化类型的传说,只是由于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神灵显圣的方式、对象也有所不同而已。较典型的有尤溪的妈祖襄助建设宫庙、奠定宫基的传说。 尤溪县城沈福门外天后宫即天妃庙,原名水澄宫,又叫夫人宫,俗称阿婆庵,位于县城东南兴贤坊沈福门外东侧(今城关青印桥东北侧福州门小区)。沈福门俗名“福州门”。宫庙具体始建年代至少有三说。一是“始建于宋代”,如网络资料《朱熹故里──尤溪旅游景点》所称:“天后宫原址在城关兴贤坊沈福门外西侧,依城面江,宫宇壮观。始建于宋代。”该宫庙资料《沈城天后宫记》也称“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一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也见诸该宫庙资料《尤溪县城关天后宫》。一是“嘉靖间建”,如民国以前的大多数方志,较为可信。该宫庙属于官祭宫庙,在晚清有一次重修,官民均以为妈祖真的神奇显圣了。 该宫庙自嘉庆七年(1802)改建之后,很有些像“空中楼阁”,而且因为临溪是用碎石原木作基础,经大石筑巨堤,打牢基础,以图一劳永逸。筹捐善款的同时,理事与工匠共同讨论如何做好这件事,而最为困扰的是欠缺大量合适的大木材、大石材,直到开工后大家仍然一筹莫展。说来也巧,当年农历夏六月五日,正是南风薰软时季,不同寻常的北风狂起,吹折了天后宫对岸的巨大松树,它们正好适合筑堤打底的需要。秋七月十三日,原本是秋旱季节,然而,一阵汹涌的洪水从尤溪支流青印溪西边上游滚过,涌出了一些久淹溪底的大石,停在施工现场的河床上段,恰好截住了溪水,极大地方便了开浚溪底的堤坝地基。到了冬十月,忽然有不明大火在打石坑熊熊燃烧,使上好的山石料大面积地暴露出来;石工众声感叹道:“这是神火啊。这里的石料足够用了,再也不用‘他山取石’了。”至此,建堤坝筑宫基所需的木材、石料和时机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显然是获得了“神助”。这些异常的风啊水啊火等现象,官绅百姓都相信,其实都是妈祖神灵指挥它们前来帮助建堤坝筑宫基的,因为这座天后宫是妈祖神“所凭依”的地方,她既是在为自己做事,也是在为尤溪的百姓做善事。于是,参与施工的人众更加发愤努力。经过三年的经营建筑,前后历经四任知县,宫基堤防终于建成竣工,总计长十八丈,高二丈五,宽一丈余。官绅百姓,无不欢腾。所以说,沈福门外建堤坝筑宫基,虽然看起来是人工的力量,难道就没有神奇的力量暗中襄助吗! 宁化县的天后传说故事则又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宁化在民国之前仅有一座天后宫即天妃庙,而且初名夫人庙,原址位于城西2千米陈家坊即薛家坊对面车头坪,具体始建年代不详,一般认为建于明朝初年,或即永乐年间(1403-1424)。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前后,迁址重建于城南下进坊即“城外塔下街左畔”(塔下街即今南大街,乃南大门闹市地段),坐东朝西,并依康熙褒封之号始改名为“天后宫”。涉及这座天后宫有几件传说故事,其一是“六月十一大误事”的传说。农历六月十一日是宁化天后宫的传统庙会时间。某年,久旱不雨,田禾歉收,岁值饥荒,宁化西乡的禾口、石碧、淮土、凤山一带历来人多地少,灾情尤为惨重,于是乡间盛传:西乡饥民走投无路,有联村纠集一同进城“筹粮”而实含“抢夺”之意。这天正是六月十一日,恰逢天后宫庙会。庙会案首、理事获悉后,出是,不知情的远道而来的信众、百姓、客商等都已如期到来,大家瞧着城里城外关门闭户,一派清冷景象,大惑不解,甚感遗憾。后来,不知是什么缘故,反正饥民并没有进城,据说是发了一阵妖风。不过,这年的天后宫庙会却因此未办,流传至今,当地民间就有了“六月十一大误事”之说,用以指称遇事因故未办成。然而,信众则认为,这是天后娘娘显灵,阻止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