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豆叶合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30例
作者将上述药物、当归四逆汤、西药治疗30例慢性硬化患者,并取得了最佳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2 治疗方法
3 结果
4 养血通脉,通营养血气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累及小动脉、微血管和广泛结缔组织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特征是皮肤、胃肠道、肺等内脏的纤维化和血管堵塞。属祖国医学“皮痹”范畴。其病机为气血、卫阳亏虚, 寒痰湿浊痹阻经络血脉, 不通不荣而发病。治宜益气养血和营、温经散寒、通络蠲痹。柳豆叶味甘, 性平, 归肝、脾、肾经。具有活血消肿、补肾健骨、化瘀止痛、祛腐生肌的功能。方永奇等研究发现, 柳豆叶具有消肿止痛, 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炎症细胞游走, 抑制肉芽肿形成的作用; 郑元元等研究发现柳豆叶具有植物雌激素的作用, 却没有雌激素的不良反应。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为仲景桂枝汤化裁, 主治阳气不足, 血虚寒凝经脉痹阻之名方; 合半夏、厚朴、桔梗以取理气宣肺、通脉化痰之效; 合半夏厚朴汤、二陈汤能行气散结、蠲饮化痰; 合玉屏风散及四君子汤益气合营, 顾后天之虚, 杜成痹之源; 配伍鸡血藤、海风藤祛风活血、通络蠲痹; 地龙、蜂房、皂角刺、鳖甲、僵蚕、浙贝母等化痰散结、蠲痹止痛; 蒲公英、败酱草清解瘀热毒邪。诸药相伍阳气振、阴血充、客寒除、经脉通、痹证除。配合西医基础药物治疗, 标本兼治, 提高了临床疗效, 值值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1 组病学会分类标准
30例均为2009-01~2013-06本院风湿科病人, 均符合1988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分类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症状轻重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1 叶酸片、硫酸羟氯喹片
给予醋酸泼尼松片10 mg, 每日2次, 口服;甲氨蝶呤片0.5 mg, 每周1次;叶酸片5 mg, 每日1次;硫酸羟氯喹片0.1g, 每日2次, 均餐后30分钟服用。病情稳定, 血白细胞, CRP, ESR等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每3周逐渐减服醋酸泼尼松1/4片, 至巩固量5mg, 每日1次口服。共治疗90天。
2.2 加味藤粉治疗
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用柳豆叶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柳豆叶20g、桂枝12g、白芍15g、当归15g、细辛5g、通草12g、桔梗12g、制半夏10g、黄芪15g、鸡血藤20g、防风12g、厚朴12g、白术12g、陈皮9g、炙甘草6g。每日1剂, 以水1000mL煎至400mL, 分早晚温服。加减法:皮下水肿加地龙12g、蜂房15g;低热加秦艽18g、炙鳖甲20g;咳嗽、胸闷加炙僵蚕12g、重楼6g、浙贝母15g;关节肿痛加清风藤12g、海风藤15g;贫血加阿胶9g (另烊) 、鸡血藤12g;ESR或CRP升高加蒲公英15g、败酱草15g;肝脾肿大加炙鳖甲20g、皂角刺10g等。共治疗90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该病药物。
3.1 肿瘤已消失或改善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主要症状 (皮肤, 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压痛, 乏力, 发热, 肝脾肿大, 咳嗽, 吞咽不适等) 完全消失, 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正常, CRP, ESR等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显效:上述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改善, 血免疫学检查明显改善;有效: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或改善, 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血免疫学检查部分或有所改善;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检查均无变化。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 临床痊愈1例, 显效12例, 有效14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0.0%;对照组30例, 临床痊愈1例, 显效10例, 有效12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检验;P0.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3 毒副反应及表现
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 表现为恶心、纳食减少;对照组出现毒副反应者9例, 5例表现为恶心、纳食减少等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4例, 玻璃体混浊1例, 均经对症治疗后消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