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如何重符节.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人如何重符节 1959年5月,我在安徽省的历史博物馆上看到了湖北君门节的舟节和冰北路,制作完成,并装满金碧。是年冬,商承祚先生以两节的写本見贈,摹仿逼眞,今附印于本文(图版捌),因为錯金文字有反光,不易摄照。此节是近年来出土許多楚国文物中的一項重器,对于研究楚国当时的交通地理和某些規章制度,以及文字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貴的資料。《文物参考資料》1958年4期刊登了郭沫若院长《关于鄂君启节的研究》和殷滌非、罗长銘两同志《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論证頗詳,有所发明。而郭文根据李平心先生的信和殷、罗的論文作了进一步的探討,尤具卓識,如以“大尹睢”为《秦策》的“昭睢”,讀“女”为“如”,謂“”当假为“特”,以“廿二”为“二十”合文,以“下郡”为“下蔡”,均确切不易。 近年来出土战国时代的符节很多,当时各国的統治者用符节作为会事的信守,成为一时風尚,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即其例。《列女傳·楚昭貞姜傳》:“貞姜者,齐侯之女,楚昭王之夫人也。王出游,留夫人漸台之上而去,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使者至,請夫人出,夫人曰,王与宮人約,令召宮人必以符。……于是使者取符,則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由此可見,楚人是如何重視符节了。我近来閱讀商先生所贈的金节摹本,偶有所見,分別加以考釋。 一、 条本,字幼清,由年制月,诸公诸事上谕 “大司馬邵(敗)晋币(师)于襄陲之(歲),(夏)(祈)之月,乙亥之日,王(居)于郢之遊宮。大攻(工)尹脽台(以)王命=龛尹、裁尹逆、裁(令)阮(阢)为鄂君启之實(府)賡(鑄)金节。屯三舟为一舿,五十舿,哉(贏)返。自鄂(往),逾沽(湖),(上)滩(汉),庚,庚芭易,逾滩,庚郢(),逾,內(入),逾江,庚彭,庚松易,內江,庚爱陲,江,內湘,庚,庚昜,內(耒),庚,內(潸)、沅、澧、(繇),江,庚木(关),庚郢。(得)其金节則母(毋)政(征)。母(余)棹(朝)。不其金节則政。女(如)載馬牛羊台出內,則政于大實,母政于。” (一)襄陵应作襄陲襄陲也見車节。陲作“”,各家誤釋作陵。陲字“曾姬无卹壶”作“”,晚周繪书作“”,可以互证。古文字中的陵字作“堅”或“”,与陲迥別。《水經注·淮水》引《竹书紀年》:“梁惠成王十七年,宋景鼓、卫公孙仓会师圍我襄陵。”《史記·楚世家》:“(怀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汉书·地理志》陈留郡有襄邑,顏师古曰:“圈称云襄邑宋地,本承匡襄陵乡也,宋襄公所葬,故曰襄陵。秦始皇以承匡卑湿,故徙县于襄陵,謂之襄邑。”按《水經注·淮水》亦称“宋襄公之所葬,故号襄陵矣。”酈注为顏說所本。又《水經注·渭水》:“秦名天子冡日山,汉曰陵。”按春秋战国时王公的坟墓还沒有通称为陵,則謂襄陵得名于宋襄公之所葬幷不可据。今以节文证之,則襄陵本应作襄陲,陵与陲形近易訛。自《史記》誤“陲”为“陵”,晋人写定《紀年》遂因之,各家釋此节者也因之,不知本应作襄陲。 (二)哉字从月之证字也見車节,郭、殷釋岁。按釋岁是对的,惜无佐证。晚周繒书有“百散”和“季”之称。此外,古文字和小篆的岁字均不从月,惟汉瓦当文岁字偶有从月作者,此也汉篆时存古文之一证。 (三)“之月”字郭、罗二氏釋夏,郭謂“此从女者殆是从夂之訛变”,甚是,但无佐证。按字“仲父鬲”作“”,旧不識。又傳世“伯父鬲”凡六器,字作“”,旧誤釋为晏或,容庚《金文編》均入附录。今以节文驗之,旣可以肯定“顯”之即“夏”,又能够看出顯字递嬗演化的由来。 字郭釋为,謂《尔雅·釋天》夏季月名之“余”本当作“”,罗讀为禘,殷釋为龇,都不可从。字从人示声,即商器“盉”的“”字,古文字从人从卩往往无別。《說文》:“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上),三垂、日月星也。”許解示字系臆为之說。卜辞示字作“”或“亍”,旣非从上,也不从三垂。示与主古同字,卜辞示字間或作亍,卜辞先公中的示壬、示癸,《史記·殷本紀》作主壬、主癸。天神地示之示經傳通作祇,示与祈、祁音近字通,《史記·晋世家》的“示眯明”,《公羊傅》宣六年作“祁弥明”,《呂氏春秋·开春論》的“祈奚”,《左傳》成八年作“祁奚”,《說文》“祁”从邑“示”声,是其证。卜辞多以气为祈求之祈,金文自西周中叶以来,祈求之祈作,間或作气。以六书之义求之,或,从人示,象人跪于神主之前以祈福,示亦声,系会意兼形声。字系由滋化为,典籍則代以“从示斤声”的“祈”字。节文称“夏之月”,即“夏祈之月”。《周礼·大祝》有“六祈”,郑注以为“祈、也,謂有災变,号呼告神以求福”。古代祀典的祭礼与祈礼有別,所以《礼記·礼器》謂“祭祀不祈”。《礼記·月令》称季夏之月,“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这是季夏举行“祈礼”之证。近年长沙楚墓出土繒书的祀神文,长达六百余字,系祭祀天帝和群神以禳災祈福之詞。节文称“大司馬邵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