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六上 第7课《见义巧为》教案.pdfVIP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六上 第7课《见义巧为》教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见义巧为》教学设计 课题 《见义巧为》 单元 二 学科 生命.生态.安全 年级 六 本框以生命教育为主旨,帮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 教材 价值和意义,热爱生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我生存能力。 分析 1、树立见义巧为的意识,拒绝鲁莽行事。 学习 2、掌握常见的见义巧为的方法。 目标 重点 树立见义巧为的意识,拒绝鲁莽行事 难点 树立见义巧为的意识,拒绝鲁莽行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材料:2023年7月1日傍晚6时许,广西南宁8岁女孩馨馨(化名)和一名同龄的女同学 在小区的人工湖边玩,同学不小心跌进了湖中。馨馨迅速下水施救,同学获救了,她 自己却沉入了水中。 问:你怎么看待馨馨的行为? 馨馨有正义感,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但没有量力而行,寻求更好的方法,没有保护 好自己。 讲授新课 一、安全小问号 出示有人溺水的漫画 问:(1)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2)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3)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可能的答案: ①视而不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跟自己没关系— 溺水者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大家都选择冷漠,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②下水救人——关心、帮助他人—— 也许能把人救上来,也许自己连同溺水者都遇到危险。 ③呼救、找工具——关心、帮助他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帮助他人 出示课本25页另外三幅漫画,思考问题: (1)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2)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3)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二、安全小博士 下面四个案例的处理巧在何处? (1)书26页溺水的情境:通过呼救、扔游泳圈、用竹竿拉的方式救落水者,既对落水 者伸出了援手,又保护了自己的安全,这是“巧”。 (2)书26页有人撬车的情境:小女孩发现有人正在撬车,如果立即上前制止,可能导 致撬车人恼羞成怒,加害小女孩,而且依然可以偷车。机敏的小女孩一声叫喊,不仅 提醒了张阿姨,同时也给撬车人一个暗示:如果继续撬车可能会有麻烦,不如“趁没 有人发现,溜之大吉”。叫喊的内容并没有直接指向撬车人,但却抵抗了撬车人的行 为,这就是“巧”。 (3)书26页遇到歹徒的情境:当歹徒提出要钱时,小男孩没有硬拼,而是顺着歹徒的 意思,告诉歹徒钱在哪里,为的是暂时麻痹歹徒,给自己赢得更多的自救时机。最终 ,小男孩逃出报警。这是“巧”。如果小男孩拒不“配合”,生命将会受到威胁,歹 徒也可能作案后逃跑。 (4)书26页撞人逃逸的情境:记住逃逸车辆的车牌号并告诉警察,协助办案警察尽快 找出肇事者,以便使肇事者得到应有的处罚,维护交通秩序和道路安全,而不是自己 冲上去拦车,让自己处于危险当中,这是“巧”。 问:上面四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面对同类突发事件,我们: 不能见义不为,必须见义有为。 见义有为不等于贸然勇为。 在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做力所能及的事,见义巧为。 理解见义勇为与见义巧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宝贵的精神财富。倡导的是维护正义的精神和 风气。 “见义巧为”在强调义勇精神之外更强调智慧。 播放视频《见义智为》 提醒学生:见义智为即见义巧为 思考:未成年人为什么要见义巧为? 们身为青少年,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不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 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思考:怎样见义巧为?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借助他 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材料:南通市一位少年看到同班同学被其他同学进行暴力行为,这位少年走上前去进 行劝阻,那些施暴的同学认为他多管闲事,于是对这位劝阻的少年进行拳打脚踢,让 这位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