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坡诗中的温柔敦厚之作
关于谐馈诗的定义
自古以来,诗歌的本质就以“温和、温柔、诚实”为出发点和规则为基础。然东坡诗中有大量的“戏作”;诗题未标明“戏作”而语出调侃的,在诗集中也是随处可见。诗作如此谐谑,颇值人们注意和研究。
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指责苏轼说:时把文章供戏谑,不知此体误人多。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评苏诗说: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稚言都不知。认为俳谐怒骂违反“雅”的传统,是诗所不宜的。除此之外,他还说: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又说:金入洪垆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他所批评的“奇”、“新”,显然是针对苏诗中的“俳谐怒骂”内容而言。
清人方东树虽承认苏诗“横截今古”,却指责他“遂开后人作滑俗诗之风”(《昭昧詹言》),也是感于苏诗谐谑的特点而发。
刘熙载在比较李、杜、韩、苏四家之长时说:太白长于风,少陵长于骨,昌黎长于质,东坡长于趣(《艺概》)。叶燮认为苏诗的嬉笑怒骂是创新: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此韩愈后之一大变也,而盛极矣(《原诗》卷一)。苏诗包罗万象,鄙谚小说,无不可用(《原诗》卷三)。
认为苏诗开辟了古今未有的境界,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内容和题材范围——其中自然包括嬉笑怒骂的谐谑诗。赵翼评苏诗说:游戏及之,可想其风趣涌发,忍俊不禁(《瓯北诗话》)。
由以上不同的评价可以得出结论:苏轼这些戏笑调侃的诗突破了诗体正格,引起了诗评家的普遍关注,对这些诗可进行分类研究,并应根据诗歌发展的规律给予合理评价和定位。
对《苏轼诗集》中诗题上标明“戏”字的诗歌进行统计,有一百零三首;诗题中有“嘲”、“讥”、“笑”、“噱”字的,共六首:也即是说,在他的诗集中,大约每二十七首诗中就有一首是以“戏”字为题的。至于题目未标“戏”、“嘲”,而诗句表达或隐含谐谑之意的,在集中亦是俯拾即是。通过对唐前诗歌进行统计检索可以发现:诗题中有“戏”字的,四十一首;有“嘲”字的,十五首;有“谐”字的,一首;唐前诗题中没有带“谑”、“噱”字的。对《全唐诗》进行统计检索的结果是:诗题中有“戏”字的,三百九十一首;有“嘲”字的,一百一十九首;有“谐”字的,十首;有“谑”字的,二十首。对《全唐诗补编》进行统计检索:诗题中有“戏”字的,十六首;有“嘲”字的,三十二首;有“谑”字的,二首;诗题中没有带“谐”字的。由以上数字的对照和对这些诗的观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苏轼创作了数量相对较多的“戏”题诗;多数“戏”题诗有谐谑色彩;可以对苏轼的这些诗进行分类和研究。
从字面上看,谐谑诗就是诗题或诗句中有“戏”、“谐”、“嘲”、“谑”、“笑”等字的诗歌。但有些诗尽管诗题或诗句中有“戏”、“嘲”、“谑”、“笑”等字,但诗歌的整体内容没有戏谑之意,甚或传达了庄重严肃的思想内容,这就不能算谐谑诗;有些诗歌从表层意义看没有戏笑之言辞,但细细体味就会发现其内蕴中的嘲谑之意,读后可能会心地笑笑,这反而属谐谑诗。有鉴于此,本文尽可能从众多诗歌中找出具有“谐谑”特征的诗篇,归纳其共性特征,力求给“谐谑诗”一个较为合理的定义。
所谓谐谑诗,是指在语言形式或思想内容方面具有嘲戏、诙谐、幽默、滑稽等色彩和特征的诗歌。它是诗人游戏心态的产物,诗人作此类诗主要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对别人或对自己戏谑调侃一番;或籍此超脱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创伤性情感体验。
谐谑诗多属游戏之作。其诗多率意而为,言语浅俗,格律不精,多乏意境,又欠锤炼,故成就不高;加之温柔敦厚诗教传统排斥,谐谑诗遂不为正统所重,正如刘勰所说“本体不雅,其流易弊”(《文心雕龙·谐隐》),故研究者多忽而略之。
陶渊明虽仅作过几首谐谑诗,但他创作的艺术技巧已经成熟。齐、梁人所写“戏作”诗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谐谑诗。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惟陈叔宝的《戏赠沈后》较有谐谑意味。唐代李白、王维、岑参、李商隐等也写“戏”题诗,但殊无戏谑之意。通俗诗人寒山等有些诗题目虽无“戏”字而谐谑之意充溢诗中,这些诗可归类于谐谑诗。而杜甫、白居易等则有数量较多的谐谑诗出现。至宋,苏轼始大量创作,且别开生面,另辟天地。坡老以降,以游戏谐谑之笔为诗的人不胜枚举,如黄庭坚、杨万里、刘克庄、清代的赵翼等,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余者成就高下不一,与杜、白、苏、黄、杨等人殊不相逮。此外,谐谑诗的发展也影响到词,如在南宋就出现了像辛弃疾、刘克庄等谐谑为词的词人。
古人云:正本清源。在对谐谑诗进行探源和界定,并把苏诗在谐谑诗歌发展史中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对照后,疑问又出现了:苏轼作谐谑诗的用意何在?他为何要突破诗体正格大量创作谐谑诗?受谁的影响?
一、 从你的性格和经历来看
1. 戏以善浚,景观设计
苏轼性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