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虚词句式及停顿复习.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文言文虚词、句式及停顿复习(庄智培整理) 一、《新课程标准》: 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 ②、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③、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 三:整理归纳 整理归纳“之”,“而”,“以”,“其”,“为”,“于”的用法 之 ⑴、用作代词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①问所从来,俱答之(《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②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③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⑵、用作助词① 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如:孔子云: 何陋之有(《陋室铭》) ④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⑶、用作动词 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去” 练习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到,往) 2、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而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例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又,表并列关系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而”字。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康肃笑而遣之。(着,表修饰)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 4、温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以 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物件,译为“把”、“用”、“拿”等, 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①屠惧,投以骨(《狼》) ——把 ②能以径寸之木,为…(《核舟记》) —用 ③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2.作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作“来”,“而”;或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 ①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用来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以致 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特殊用法,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其1.“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如: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2.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 们的”,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其中的”。如: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敌(《狼》)——它们的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桃花源记》)——他们的 ③父利其 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起指示作用,指乡人花钱或请父亲做客以求仲永题诗这种情况,相当于“这”。 练习 解释下列黑色字。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这,指小石潭) 2、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中的) (六)为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 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 “为了”、“因为”等。如: ①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wèi “向”“对”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wèi,因为,由于 2、当“为”作动词时,读 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 如 :“做”,“成为”,“雕刻”,“是”等, (七)于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对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从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向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练习 一、选出和“卒之为众人”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B.终为忠臣 C.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D.始之为人情所患作业: 学生课后整理归纳其它虚词,如:“诸”“焉”“乎”“若”“且”“所”等字的用法。 整理归纳判断句式一、 判断句 判断句常见语言标志为:“……者也”;“……也”;“……者……也”。者,结构 助词,与前面的词或短语组成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境外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