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南方中新元古代古大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docxVIP

中国南方中新元古代古大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南方中新元古代古大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0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模式 从中新元古代到新元古代末,世界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地质事件。这些事件包括由罗迪尼亚超大陆收集和分解的岩石和火山爆炸事件、古代大陆风化侵蚀后的沉积过度事件、世界著名“雪土”事件、四川堆积事件和世界著名的“生物爆发”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南方古大陆研究在全球超大陆重建研究中已越来越受到全球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 从一开始的“中国南方位置不明”到今天各种各样大地构造模式[4,5,6,7,8,9,10,11,12,13,14,15]的提出, 充分反映了中国华南板块在全球构造讨论中的重要位置, 尽管这些模式的观点不尽相同, 或甚至相悖。 本文就近年来华南古大陆研究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主要进展及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与综合性概述, 并针对目前华南古大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讨论, 试图引起国内外同行对中国南方古大陆研究的重视, 但本文难免以偏概全, 作者仅仅以其抛砖引玉。 1 地质构造及古陆研究的基本认识 最先把华南古大陆与Rodinia超大陆联系起来的是澳大利亚学者李正祥研究员, 他通过详细研究华南四堡造山带, 结合刘宝珺等的新元古代 (震旦系) 岩相古地理图研究成果, 首先把华南置于澳大利亚与Laurentia大陆之间, 并认为华南是连接澳大利亚和Laurentia的纽带, 华南位于Rodinia超大陆内一个超级地幔柱的核心部位之上, 地幔柱作用“诱发”了一系列构造—岩浆事件, 从而导致了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中晚期的解体。李正祥等的Rodinia再造模型不但弥补了Hoffman的再造模型中没有华南的位置这一空白, 后来也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同行研究成果的支持[9,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当然, 也有不少学者从其它的研究途径 (主要是地球化学) 出发, 提出了不同于上述观点的模式, 认为华南新元古代中期扬子东南边缘 (也包括西缘和北缘) 是具弧盆系统的活动大陆边缘, 俯冲碰撞造山及后造山“垮塌”构造作用过程, 是形成这一时期火山—岩浆作用的原因[8,11,12,39,40,41,42], 而不赞成超级地幔柱模式。最近, 潘桂棠等在总结前人最新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晋宁—四堡期扬子东南边缘为多岛弧盆系构造格局, 弧陆碰撞之后其南侧还存在华南洋盆, 华夏西北缘中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仍然还存在被动边缘沉积记录, 这一模式较好地解释了扬子与华夏之间在地质构造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在华南大地构造属性问题上, 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以研究“板溪群”大地构造属性为核心的学术高潮, 不少学者提出了“板溪洋”及“华南中生代阿尔卑斯碰撞造山”模式, 认为华南是一个印支期关闭的从新元古代延续到了中生代的大洋[13,43,44,45,46,47,48,49]。尽管这一模式后来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 但现在仍然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古生物证据 (如深海放射虫、近似海月水母等) 而支持上述观点。 概括起来, 在华南新元古代 (1 000~542 Ma) 古大陆研究方面, 目前已主要形成了以下基本认识: (1) 以Hoffman等为代表的大地构造学家, 提出了全球几个主要的大陆, 通过格林威尔造山作用 (1 300~900 Ma) 在新元古代初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Rodinia超级大陆; (2) 新元古代时期, Rodinia超级大陆可能在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的作用下, 通过大陆裂谷作用而最终在750~700 Ma左右裂解[4,5,7,20,52,55,56]; (3) 华南裂谷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有关, 裂谷作用的开启时间在820 Ma左右[9,22,23,24,25,26,27], 伴随着超大陆的裂解全球很可能发生了大规模的真极移事件, 从而使超级大陆最终解体; (4) Kirschvink等根据古地磁资料及全球同时期的冰川沉积作用提出了低纬度冰川事件, 即“雪地球”假说。此外, 发生在6亿年左右新元古代冰期结束之后的“生物大爆发”及其在全球变化与生命演化过程的重要意义, 是近十多年来晚新元古代古大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2 南华新元古代大地构造环境进展的成果 我国地质学者们密切注视国际中新元古代研究动态, 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开展了大量开创性研究工作, 缩短了国内与国际的研究差距。纵观我国近年来在南华中新元古代大地构造及地球动力学领域的主要进展, 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与华南古大陆演化有关的新元古代裂谷作用研究、冰川沉积事件研究、板溪群地层划分对比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 与古大陆演化有关的火山—岩浆事件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同位素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