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原创精品:情境及其在写作中的价值1-25.docx

高中语文:原创精品:情境及其在写作中的价值1-25.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境及其在写作中的价值 浙江省慈溪中学 欧阳凯 情境,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落实新课标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其“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明确提出:“考查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基于社会情境的阅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显然,这是用考查的手段倒逼我们要以“情境”为抓手,切实推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实际上,这种基于“情境”的考查方式,早在新课标公布前几年就在全国高考作文试题中出现了。如2015年全国I卷就提供了一个写作情境:要求考生针对小陈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这一违法事件,选好对象写一封信。有意思的是,当时我们还不能及时给予这种全新的考查方式恰当的命名,但已经初步认识到了这样考查的价值:“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① 一年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王兼闻在评价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时,才明确提出了“情境”这一概念。他们说:“任务型写作通过近乎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这在考场上要求考生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有利于纠正考场作文的‘假大空’取向,包括近年来议论文体写作愈演愈烈的空思辨、伪思辨的玄虚现象。”②不仅精当地命名了这种崭新的考查方式,而且进一步阐明了这样考查对于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在指导思想上,这与一年半后才正式公布的新课标精神高度契合。此后,“情境”式考查便牢牢确立了在全国高考卷作文命题中的地位,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指引着改革的方向。 然而,当我们把视线转回到课堂,又尴尬地发现,虽然新课标提出“情境”教学理念、全国高考出现“情境”式考查方式已经几年了,但是一线写作教学仍未有实质性的转变,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和各地大型的模拟考作文的命题方式也基本没有变化。究其原因,还是广大教师对“情境”及其在写作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清、理解不透。 1 “情境”究竟是什么?遗憾的是,新课标对此并未做出明确的界定。 课标中共33次提到“情境”,但都不是单独使用,而是用“语言情境”“交际情境”“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社会情境”“任务情境”等复合概念来表述的。其中,“语言(运用、实践活动)情境”用得最多,达8次;其次是“学习情境”,达4次。在描述“情境”的特点时,则用到了“真实”“具体”“复杂”“特定”等词语。总体来看,关于“情境”的这些表述飘忽不定、含混不清,不利于广大教师的理解与使用。 国内比较早对“情境”进行界定的,是王文静博士。她说:“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③据此来看,情境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环境”。也就是说,“情境”不是个人私自的经历与处境,而是带有共性特征、普遍意义的社会状况与时代环境。从这个意义上看,新课标所提出的“交际情境”“学习情境”“问题情境”“任务情境”等,应是就这种“社会环境”在教学中的用途而言。 作为社会环境的“情境”,其外在的形式必然是参差多态的,但其内在的构成却基本一致。早在1970年,阿尔温·托夫勒就在其影响世界的巨著《未来的冲击》中,对此做了具体的分析:“任何一种情境都可以用五个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它们包括‘物品’——由天然或人造物体构成的物质背景;‘场合’——行动发生的舞台或地点;一批角色,这就是人;社会组织系统的场所;概念和信息的来龙去脉。‘情境’它几乎涉及到与人发生关系的整个外部环境或外部世界。”④这一见解深刻而独到,对于我们全面把握“情境”的内涵很有启发意义。 情境包括“物品”“场合”“人”,这很好理解,因为这些就是我们所处世界最基本的物质构成。需要仔细琢磨的,是五个组成部分的最后两者。有的译本把它们译为“人在社会关系网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种种观念或知识”。相对来说,这样的翻译更加通俗易懂。我们分别予以具体讨论: 其一,“人在社会关系网中所处的地位”。它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身份、职位及其在思想观念中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等等,无疑正是这些构成了“人”的社会背景。关注这些背景因素,留心情境中具体人物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情境”的社会意义。如上述小陈举报父亲这一情境,我们不能忽视小陈的社会地位,她是女儿,是大学生。这些身份背景,使得这起举报事件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社会意义——女儿举报父亲、当代大学生选择了与家人不一样的劝阻方式,从而也就赋予基于这一情境的写作重要的社会价值。 其二,“种种观念或知识”。它可以理解为“情境”反映出的某种或某几种思想观念。从哲学上看,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