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VIP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2022-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画与诗的融合所以有意义,是因为画与诗在艺术的范围中,本来可以说是 处于两极相对的地位。任何艺术都是在主观与客观相互关系之间所成立的, 艺术中的各种差异,也可以说是由二者间的距差不同而来。绘画虽不仅是 “再现自然”,但究以 “再现自然”为其基调,所以它常是偏向于客观的 一面;诗则是表现感情,以 “言志”为其基调,所以它常是偏向于主观的 一面。 画因为是以 “再现自然”为基调,所以决定画的机能是 “见”。达 ·芬奇 便以画与雕刻是 “以见为知”,而画家必是 “能见”的人。诗因为是以 “言志”为基调,所以决定诗的机能是 “感”。钟嵘《诗品》一开始便说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诗人必定是 “善感”的人。可以说,画是 “见的艺术”,而诗则是 “感的艺术”。在美的性格上,画常表现为冷澈 之美;而诗则常表现为温柔之美。 当然,二者既同属于艺术的范畴,则在基本精神上必有其相通之处。并且 古希腊时代的西蒙尼底斯已经说过 “画是静默的诗,诗是语言的画”;而 黑格尔也认为诗有音乐的一面,也有绘画的一面。但上面的观念,在西方 毕竟是相当突出的观念;所以在西方也毕竟不曾像中国那样,把诗与画直 接融入于一个画面之内,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摘编自徐复观《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材料二: 诗与画是同胞兄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即是生活。具体些说,即是 它们都来自生活中的环境、感情等等,都有美的要求,有动人力量的要求 等等。从具体作品来看诗画关系,略有以下几点: 画面境界会因诗而丰富提高。画是有形的,而又有它的先天局限性。画某 人的像,如不写明,不认识这个人的观者就无从知道是谁。一个风景,也 无从知道画上的东西南北等情况,都需要画外的补充。而补充的方法,又 不能在画面上多加小注。即使加注,也只能注些人名、地名、花果名、故 事名,却无从注明其中要表现的感情。事实上画上的几个字的题辞以至题 诗,都起着注明的作用,如一人骑驴,可以写 “出游”、 “吟诗”、 “访 友”甚至 “回家”,都可因图名而唤起观者的联想,丰富了图中的意境, 题诗更足以发挥这种功能。 苏轼《题虔州八境图》云: “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倦客登 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景物在图中不难一一画出,而诗中的那种 惆怅心情,虽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也必无从措手的。这八境图我们已 知是先有画后题诗的,这分明是诗人赋予图画以感情的。但画手竟然用他 的图画启发了诗人这些感情,画手也应有一份功劳。 诗画可以互相阐发。举一个例:曾见一幅南宋人画的纨扇,画一个大船停 泊在河边,岸上一带城墙,天上一轮明月。船比较高大,几占画面三分之 一,相当充塞。另一名题字: “泬寥明月夜,淡泊早秋天。”不知是谁作 的。也不知这两面纨扇,是先有字后补图,还是为图题的字。这画的特点 在于诗意是冷落寂寞的,而画面上却是景物稠密的,妙处在即用这样稠密 的景物,竟能把 “泬寥”、 “明月夜”和 “淡泊”、 “早秋天”的难状内 容,和盘托给观者。足使任何观者都不能不承认画出了以上四项内容,而 且了无差错。如果先有题字,则是画手善于传出诗意,这定是深通诗意的 画家;如果先有画,则是题者善于捉住画中的气氛,而用语言加工成为诗 句。总之,或诗中的情感被画家领悟,或画家的情感被题者领悟,这是 “相得益彰”的又一典范。 诗画结合的变体奇迹。元代已然是 “文人画”成为主流,在创作方法上已 然从画帧上贴绢立着画而转到案头上铺纸坐着画了。无论所画是山林丘壑 还是枯木竹石,他们最先的前提,不是物象是否得真,而是点划是否舒适。 换句话说,即是志在笔墨,而不是志在物象,又与他们的诗情相结合,成 为一种新的东西。倪瓒那段有名的题语,说他画竹只是写胸中的逸气,任 凭观者看成是麻是芦,他全不管。这并非信口胡说,而确实代表了当时不 仅止倪氏自己的一种创作思想。能够理解这个思想,再看他们的作品,就 会透过一层。在这种创作思想支配下,画上的题诗,与物象是合是离,就 更不在他们考虑之中了。 (摘编自启功《启功谈艺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艺术范围中的画与诗的差异很大,源于二者的主观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